東方文明發展出了另一種技術,稱為高爐煉鐵或者生鐵冶鑄,爐溫能達到鐵礦石的熔點,將其融化成鐵水,而且一爐能融大量的鐵。
不論在產量上還是平均質量上,這種煉鐵技術都擁有顯著優勢。這種技術最晚在公元前六世紀的春秋晚期被東方人發明,而目前歐洲最早的高爐,據奧維爾所知是12世紀左右才在瑞典出現的,兩者之間差了將近兩千年,確實是遙遙領先。
正因知道東方和西方存在某些技術上的差異,所以奧維爾在看到眼前這堆超大型高爐的時候,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些高爐直徑都在三四米左右,而高度能達到六七米,整體呈現出一種橢圓形,四個風口還有看上去很完善的鼓風設備吹風,由奴隸或者驢馬拉動進行鼓風。
除此之外,化鐵爐、模具庫、水池、鐵砧、磨石等等該有的東西一樣不少,這是個非常完善的冶金基地,占地麵積很大,粗略一看差不多都要有二三十萬平。
作為皇親國戚這麼失態確實有損皇室威嚴,他儘量端正了心態,看似隨意的問道:“這裡的產量如何?”
隨行工匠恭敬的回答:“每個高爐每次差不多產鐵3000磅(羅馬磅,約合一噸),這裡有四十多個高爐能維持工作,但平時根本不會全開,每天大概煉十幾二十爐,打仗的時候會加班加點。”
拋去對方話裡可能存在的水分,每年差不多產鐵幾千噸,在古代也已經很高了。
“我沒有在東方行省看到過類似的東西,這是羅馬自己研發出的技術嗎?”
“來自鍛造之神伏爾甘(赫菲斯托斯)的神諭,我們在幾百年的曆史中將其加以改良,最後成了現在的樣子....”
對方將一段混雜著神話的曆史娓娓道來,奧維爾大概明白了這個世界的發展脈絡。
顯然這個世界的人類文明史更長一些,而且諸神至少是曾經真實存在的,他們或是通過神諭,或是通過各種使者的點撥,讓人類掌握了更多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