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長短之爭(1 / 2)

《從戰俘開始的王國風雲》全本免費閱讀

雖說在亞曆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的各種繼承者沒少跟羅馬人開片,但最後的結果全是輸了。

也許這個時代不懂軍事的人會有種印象即:馬其頓方陣不如羅馬方陣,因為就是打輸了,但其實每一次他們都不是因為方陣兵輸的。

羅馬人這種方陣,優勢在於沒有明顯短板而且靈活機動,每百人就是一個完整的作戰單位,而且幾乎是完全不吃地形,這讓羅馬軍隊非常有韌性。

像在帕爾菲打的幾場仗,部隊崩潰後撤之後還能重新在戰場上就組織起來打反擊戰,這就得益於他們這種組織模式,靈活而且好複原。這並不是孤例,訓練優秀的羅馬軍隊就常有這種戰場上重新組織複原的戰例,這是馬其頓方陣這種略顯笨重的組織模式難以想象的,他們一旦崩潰就是真崩潰了,不可能重新在戰場上就恢複陣型,超長槍兵沒有抱團麵對訓練有素的劍盾步兵就是屠殺。

但相對應的,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在地中海也適用,短劍再怎麼著也夠不到超長槍後麵的人,羅馬人打一開始就不想正麵衝方陣,他們每一次贏要麼是借助地形優勢,讓這種非常吃環境的超長槍方陣沒辦法正常展開,要麼是對側翼和後方的薄弱位置進行打擊,最後讓孤立無援的步兵方陣不戰自潰。

要真是正麵衝這種人造刺蝟,結果可想而知,沒人是白癡。

在亞曆山大之後的將近兩千年,超長槍方陣都沒有退出曆史舞台,證明這種戰術還是很有價值的。

馬其頓方陣沒打過羅馬方陣不代表這種戰術就弱,隻是因為這種戰術對將軍指揮藝術的要求更高,對地形的要求也更苛刻,不是所有將軍都能駕馭得了的,相比較之下羅馬的軍隊體係還不是那麼吃將軍能力,更多需求的是士兵們的軍事素養。

在奧維爾看來,那些亞曆山大的“繼承者們”要麼是眼高手低,要麼是沒能力一比一複刻,他們大多隻複刻了馬其頓軍隊中最簡單的那部分,也就是手持超長槍的方陣步兵。至於剩下那些輕步兵、重裝劍盾步兵、騎兵和槍盾兵之間的複雜協調配合,那些繼承者沒幾個掌握神髓的,全是拙劣的模仿者。

亞曆山大確實是將騎兵和多兵種配合作戰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這是他的繼任者們一直以來都做不到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