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俘開始的王國風雲》全本免費閱讀
對於歐洲的弓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英格蘭長弓之類的單體木弓,並進一步認為歐洲人大多數都用這種比較原始的單體弓作戰,其實這說法不是非常全麵,英國人用這種木弓更多是自有國情在此。
都知道英國倫敦是霧都,這裡的氣候非常潮濕,都不說英國人有沒有製作筋角複合弓的技術,這氣候就讓他們隻能用木弓湊活湊合,筋角複合弓在這裡很容易受潮,他們那時候還沒有對應的防潮技術應對,用單體木弓實屬無奈之舉。
而且再說了,單體弓千不好萬不好,唯獨便宜是最好的,材料到位隨便一個練習過的木匠就能成批做出來,也不用太長時間。
起碼羅馬人是有製作角弓能力的,他們也確實是會裝備這些弓箭作戰,但相比東方某國的弓弩技術,他們少了兩項關鍵科技,這就讓他們弓弩的上限相比較之下低了一些。
一般認為製作一把好的筋角複合弓需要“六材”,即乾、角、筋、膠、絲、漆,直接解釋過來依次就是木材、動物角、筋腱、動物膠、生絲、大漆。
在拜占庭引進蠶進行養殖之前,歐洲的生絲全部依賴進口,而且拜占庭的生絲產量也不是很高,生絲在歐洲價比黃金,誰會那麼奢侈往弓弩上麵纏絲,隻能用動物筋腱之類的東西替代,兩者在強度上是不能同日而語的,筋腱對於弓弩強度的提升有限。
而本來地中海氣候就濕熱,筋角複合弓容易受潮不好保養維護,歐洲還沒有漆樹這種植物,無法生產生漆。生漆不隻是刷上去好看,本身的材料性能也是極佳——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在近現代化學開始發力之前,這幾乎就是能找到最好的塗料了。
本來地中海的人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原因就不是很喜歡用弓弩,希臘人傳來的文化還認為弓箭是懦夫的武器不如槍矛來的男子漢,然後歐洲還少了生絲和大漆這兩個關鍵材料,先天不足研究的還少,弓弩的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明顯弱於東方的。
奧維爾手裡的這幾張弓箭就是他的試驗品。他從奸商那裡買到了東方流轉過來的生漆和生絲,然後按照東方的技術流程做了這麼幾張弓,並且還用上了一些“強化工序”,用料上也是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