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核心應該是開著信號的吧?要是開著信號,也許進入到宇宙中就可以收到其量子糾纏信息”
水忘秋用一個眼神再次告訴文莽戰星核心智能程序處於休眠狀態之後,才開口說道:“即便開著,糾纏的量子也會失去其特性,畢竟再斷開道路的時候,已經相當於切斷了量子糾纏態,隔著一個宇宙呢!
跟智子進入四維碎塊是一個道理,智子盲區其實就是量子糾纏盲區,失去了糾纏態的量子想要重新糾纏,就必須重新來。”
“那豈不是說找回戰星核心等於大海撈針?”
文莽愣了愣:“搞毛,這大海可是宇宙海啊,這麼大個宇宙找這麼小的戰星核心也太喪心病狂了吧,還不重新造一個呢。”
可不是嘛,一般宇宙光是可觀測範圍就是930億光年,這當然是以地球為中心的,也就是說從地球的視角看,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大約有460到470億光年之間。
這裡有人就要問了,從宇宙大爆炸至今不是才過了137到138億年麼,那麼宇宙的範圍應該也是137到138億光年才對呀。
然而,根據大爆炸理論來算,宇宙的大小可不是這麼計算的。
在通常情況下,常常有人將137到138億年當做宇宙的大小,想當然的認為宇宙中既然沒有比光速更快的物質,那麼把137到138億年當做宇宙大小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這一點卻是未能考慮到宇宙是不平滑的結果。
事實上,於是時空由於膨脹而變得彎曲,光的速度乘以宇宙的時間間隔事實上並沒有真正的物理意義。
宇宙大爆炸之後,時空是同時產生的,大爆炸之前,宇宙空間並不存在,空間跟時間同時誕生。在這個過程中,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是比光速要快的,這符合閔可夫斯基時空的狹義相對論。
這是宇宙空間本身膨脹超光速想象,在大爆炸之初就是如此。
一些宇宙的曲速航行的超光速運用類似的原來避開了相對論效應,它們都不違反相對論。
宇宙不斷膨脹,而光速如此緩慢,因此受到光速的製約,我們通常觀察到的宇宙其實是遠遠小於可觀測宇宙的。
觀察到的宇宙可稱之為已觀測宇宙,大概就相當於某些人嘴邊常常提起的‘已知宇宙’最大中的已知宇宙。
可觀測宇宙的定界十分微妙,那部分膨脹速度比光速快的,人們永遠觀測不到了,而恰好有一部分空間膨脹速度比光速慢一丟丟,這部分才能被人們觀測到,但也需要十分久的時間。
而膨脹比光速稍微慢一丟丟的空間到我們所在的地球,才是可觀測宇宙,那些比光還快的膨脹空間,人們永遠不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除非有朝一日去探索。
現在的文莽和水忘秋,麵對的很可能就是在這麼一個宇宙中尋找一顆金屬球的局麵。
這也是文莽說不如重新造一個戰星核心的原因。
宇宙太大了,浩渺無邊,無垠的星空就是這麼來的。
“你們怎麼還沒把超時空通訊弄出來?”文莽抱怨道,顯然這次他對於量子糾纏的局限性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
“智子不是維度科技的體現麼,那麼高維通訊呢?怎麼這麼多年了,還用量子糾纏哎,算了,我看等領袖回來你們都不一定搞得出來。”
“嘖,我本來還想去弄一些儀器,好跟你去尋找戰星核心的,不過現在看來嘛”
“我去,你有辦法早說啊!”文莽聽到水忘秋這麼說,立刻眉開眼笑的拉著後者重新坐下,然後將已經泡好的茶給倒上了一杯,同時說道:“說說唄,我就知道你有辦法,嘿嘿!”
作為老朋友,水忘秋也不賣關子,他飲了一口茶之後便說道:“很簡單,雖然我們沒有弄出超時空通訊,但是卻弄出了四維掃描技術,通過這項技術,結合大一統理論,理論上可以製作出一套專門檢測大一統力存在的儀器,
通過這套儀器,我們就可以探測出戰星核心存在的大統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