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飛向深空(2 / 2)

嶽原舟再次調整飛船方向,脫離元星同步軌道向‘尚’星係外飛去,調整好飛船姿態之後,嶽原舟也空閒下來,這才有時間打量著艘飛船。

全長大約一百一十米,寬六十六米,高二十七米,總重量十六萬噸,分為上下兩層,尾部兩側則是兩台巨大的聚變推進器,而中間則放置一台曲速引擎,頭部正中央則是一門占據整個艦頭的電磁脈衝主炮,兩側還有代表目前元星最高武力的蘑菇彈發射器,還有一些小型集束能量炮,外形呈頭小尾大狀,要是從遠處看就像一把短劍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看起來巨大的元星如今已經變成一個普通的天體,而四周也暗淡了下來,唯有向‘尚’的方向看去,才能看見一團巨大的火球,要是有第三者觀察飛船的情景,那就會看到飛船就像一直蚊子,然後蚊子的背後則是一團占據整個空間的巨大光球,而前方則是一片黑暗。

嶽原舟必須要把飛船開得足夠遠,到‘尚’引力不足以影響曲率引擎,在此之前必須使用常規動力不斷加速。

飛船最終在聚變推進器的不斷加速下,以0.15倍光速向‘尚’星係外飛去,這已經是聚變推進器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了,因為在聚變發動機原理是核聚變,即兩個氫核聚變產生一個氦核,同時伴隨著巨大能量釋放,在理想狀態下,把這些能量全部加載到生成的氦核上,那氦核便可以以0.1倍的光速拋射出去。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被飛船向後射出的氦核也同時對飛船有向前

的推力,所以通過這種核聚變來推進的飛船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就是10%~15%光速。

當然要一直加速下去也不是不可以,再裝個離子推進器就行了,離子推進器向後噴射近乎光速的電子,從而獲得推力,隻不過那點推力實在是太小,估計推個幾百年也把飛船加速到0.8倍光速.....

但是擁有曲速引擎的嶽原舟自然沒有必要在裝個離子推進器,這也是得益於元星竟然有曲速水晶這種本身就能釋放出扭曲空間能量的東西,要不然這種黑科技一樣的引擎實在沒法出現。

要說那種通過使用常規能源驅動的曲速引擎,估計得需要把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引力的研究有更大突破才能造出來吧,不過那時候應該叫做引力引擎了。

嶽原舟把飛船切到自動駕駛狀態,站起來招呼一聲:“‘鯨眼’去做飯了。”

而磚頭直升飛機模樣的‘鯨眼’則嘟嘟噠噠的發出一陣電子音,然後露出一個可愛的表情飄到嶽原舟前麵帶路去了。

是的,飄過去,一種磁懸浮技術小型化應用而已,這在元星上很常見,納米尖兵GA-18的那個浮遊炮飄板就是,嶽原舟就是因為覺得那個很酷,所以捉到GA-18並且拿到這種技術後,還給自己也弄四塊,以納米材料的形式隱藏在手臂細胞中。

而嶽原舟則是走過去的,並不是飄過去,至於原因那就不得不在說一個從阿薩遺產那裡拿到的科技了,一種連原來阿薩也就是亞人自己都不明白的技術,那就是重力發生器,飛船上就有重力發生器,當年亞人從Ⅱ型文明的‘聖櫃’那裡窺視到的技術。

這是一種目前嶽原舟也不明原理,隻知道按照說明書依葫蘆畫瓢製造出來的玩意,當年亞人也是如此。

這很好理解,打個比方:重力發生器比作一輛汽車行駛這個動作,隻要汽車有行駛這個動作,那就會產生重力,然後有一個農夫看了一眼這個行駛的汽車,發現汽車有四個輪子,於是他恍然大悟,回家用木頭按照汽車的樣子打造了一輛四個輪子的車子出了,可是當農夫造好車之後發現車不會動,但這難不倒這個聰明的農夫,農夫靈機一動,從馬棚裡牽來一匹馬,然後把車子綁在馬身上,終於車子動了。

而車子動起來就形成了重力,所以現在嶽原舟飛船在的重力發生器就是這個馬拉車,他這個農夫就是懂得怎麼造,也懂得給他“馬”這個目前他能理解的能量,然後把車拉動起來,但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車動起來就會有重力效應產生。

所以他不懂得原理也能造,隻不過馬車跟汽車自然沒法比。

嶽原舟還曾經試過用這個馬車形成的重力影響空間曲率,從而造出常規動力曲速引擎的,但是馬車始終太簡陋,那點馬力根本無法撬動空間曲率,於是隻能走曲速水晶這條路了。

吃完飯之後,嶽原舟又仔細研究了一番重力發生器,試圖找到一些引力理論的一些蛛絲馬跡,然而還是毫無懸念的沒什麼進展。

按理說以嶽原舟此時身體,不吃飯其實也無所謂,完全可以以構成他全身10%的原子中的核子引擎提供能量,自給自足完全不怕餓死,隻不過吃飯一種情懷。

經過多月四十五個小時之後,終於越過距離‘尚’最遠的星係,如果以這個行星為‘尚’星係的邊界,那‘尚’星係半徑大約有70個天文單位。

這個時候的‘尚’用肉眼看起來也不過是一顆天空中最亮的星了,一顆被元星人們稱之為‘尚神’的恒星,也隻不過是銀河係大約四千億顆恒星中的一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