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欲造終極計算機(1 / 2)

一個文明的科技達到修改規則的層麵之後,製造出一個專門對計算機運行極為有利的規則環境是完全沒問題的。

原來神舟文明沒有去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剛剛掌握修改規則能力,對此項技術的積累還不夠。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太湖之光’完全能滿足文明發展的需求。

但現在,隨著文明的擴張,艦隊以及文明個體的升級,以及諸多科學研究的深層次化,提升計算機算力已經成為一件迫在眉睫之事。

至於為什麼另起爐灶,原因也很簡單。

超級計算機又不是隻有簡簡單單的‘電腦機箱’結構,隨便什麼號稱高科技的破企業都能造。那是包括‘芯片’在內的一切精密器件組成,更何況這可是由400個天體光子計算機與1200個天體量子計算機組成的計算機矩陣,每一個是真的天體那樣大的。

神舟文明不可能把它們都拆了再改造,那樣做成本大不說,而且還很容易就報廢了,所以還不如新造一個呢。

這就跟電腦cpu燒了都是直接換一個新cpu,而不是那舊的cpu去修是一個道理。況且選擇新造一台,原來的‘太湖之光’還能繼續用。

其實令嶽原舟糾結的,是新造計算機否有必要換成三進製。

因為一旦這樣做了,那麼神舟文明的諸多係統都要跟著進行改變,涉及到方方麵麵,這無疑是一項巨大工程。

非但如此,他還覺得這根本沒有必要。

於是,這件事便被提上重點討論之列。

在接下來的討論過程中,有一種觀點的呼聲與支持人數越來越大。

他們認為:

【計算機的運行效率跟采用的進製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跟計算機采用的基礎結構有關係。

所謂三進製隻不過是說儲存信息單元,在表達一個數的時候需要的信息單元比較少罷了,可不管是什麼進製,隻要還繼續使用馮諾依曼結構,那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而且神舟文明已經能修改規則,在這種條件下,新造的計算機不應該將目光僅放在進製這種外在因素上,而是應該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以探索計算本質的理念去製造新計算機。】

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觀點一出,頓時便給幾乎沒有人在去討論什麼三進製了,到了神舟文明這個層次,考慮的確實應該是計算的本質。

運行計算機的環境可以通過對某些規則的修改,實現其最為適合的運行環境,如此做也確實能造出性能極為優越的超級計算機,可那終究有一個限度,終究是在量變四維為基礎指導的道路。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開始就定下一個終極目標,那便是:製造一台無限算力的超級計算機。

隻有如此,以後神舟文明才不會有計算力方麵的問題。

而要製造這種終極計算機,那就又得回過頭來考慮計算本質是什麼的問題了。

說來也奇怪,按照正常思維,神舟文明應該先定下製造無限算力計算機這一個目標,然後才引出‘計算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可如今卻反過來了,在眾科學家的討論中,他們居然先想到去探索‘計算的本質’這個問題,才反過來提出要製造無限算力計算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