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哥,銀票還有五千,十根大黃魚還沒動。”民間把金條稱作黃魚,大黃魚就是大金條,一根有十兩,小黃魚一根一兩。隻要是打仗的年月,黃金永遠是硬通貨,甚至比袁大頭還要受歡迎,亂世黃金可不是說說而已。
金價不會是固定的,越是動蕩越是珍貴,按現在黑市的價格,十根大黃魚能換五千左右的大洋。
所以現在陳德良的本金有整整一萬元,這些都是這幾年來他們出生入死,有些在戰場繳獲一些貴重物品,有些是剿匪所得,還有些是駐紮當地的一些富戶按慣例給的慰軍費。
這都是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得虧是陳德良素來勤儉持家,不喜鋪張浪費,沒有置辦過什麼大洋樓、小汽車、戲園子,這才能攢下第一桶金。
佛山到廣州,也就百多裡路,坐火車相當方便,眾人行李不多,簡單收拾就可以出發了。
從晚清時期鐵路客運開始出現,一直到整個民國時期,火車票始終不能提前訂,隻能開車前買。民國時期主流的規定是:大站發車前兩小時開始售票,小站發車前一小時開始售票。
也就是說,民國時期的鐵路旅客,買票時行程已經確定,一般不會更改,自然不需要退票。退票的需要是預售製度實行後才大量出現的。佛山自然是大站,張武山和李誌勇早在發車前購足了十張票。
張武山節儉慣了,沒舍得買一二等座,買的是三等座。這個時候的火車可沒有對號入座這一說法,拿到票能搶到座位就是你的座位了,而且佛山是個大站,來坐車的人車水馬龍。
陳德良沒想到民國坐火車的人那麼多,畫麵可以參考後世的印度。幸而大家都是身強力壯,擠一擠倒也無關緊要。
可有人就不一定了,陳德良看到旁邊的角落蜷縮著一個女子,用個行李箱吃力抵著人群的擠壓。
這種擠火車的感覺讓陳德良想起了以前擠地鐵的時候,上班高峰期也是那麼擁擠。那時候陳德良剛出大學進入社會,善良熱情,哪怕自己當社畜已經精疲力儘,可看到孕婦小孩或者老人,都會禮讓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