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農業開始發展,讓占據全省大部分人口的農民享受到發展的福利,進而開始自發地擁護陳德良的規劃。
首先是建立拖拉機製造廠和現代化農業機器製造廠,這些工廠生產出的產品供給農業,就能大大增加農業生產力,達到發展農業的目的。
這也不是農業個體戶,或者是單個農民能參與其中的項目,這是需要以規模化經營的方式來主導,把農民變成田野裡的工人。
基礎打好了,才能開始建造主體。
要建設一係列工業部門,一係列從未在閩省出現過的工廠。
從新的機器製造廠出發,還要有機床製造廠、汽車製造廠、化學工廠和冶金工廠。這是一套工業生產所需的必要條件。
然後創立閩省的發動機和電站設備的生產,為的是增加金屬和煤炭的開采量,因為這是工業能發展的核心材料。
最後就是陳德良的終極目的了,建設國防工業。
在工業生產達到一定規模的基礎上,修建的大炮製造廠、炮彈製造廠、飛機製造廠、坦克製造廠和機關槍製造廠、輪船製造廠。
陳德良比很多地方統治者要幸運地多,因為他一直知道正確的道路應該是怎麼走。
真正做起來肯定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可隻要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就總會有回報的。
這些是得到曆史的驗證的,在符合自身情況下,大膽往前走就是了。
所以不用因為害怕沒看到回報,就不敢下本錢去投資,畏手畏腳地發展。
在喧鬨的街頭逛了幾圈,陳德良覺得原本混沌的大腦都變得清明了許多,這是他放鬆的方法。
隻是現在還沒有辦法一直放鬆,還有許多事情等著陳德良去做。
閩省的工業基礎設施幾乎沒有,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鑄幣廠和造船廠。
或者是閩省有著國內為數不多的一些海軍資本。
閩州船政局就不消多說了,北洋海軍使用的國產船,“平遠號”就出自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