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二十三章(2 / 2)

懷璧其罪 月中漓 5370 字 3個月前

如懿的表情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柔和,她顯然沒有想到乾隆會如此決絕地發出那般命令。她的內心充滿了對那個尚未出世皇子的擔憂與同情,不願意讓這無辜的生命在世界的起點就飽受孤獨與無助。她輕輕地轉頭,對著身邊的惢心吩咐道:“快去將本宮庫房的老參拿來給黃答應含著。”

經過一陣忙碌,那珍貴的野山參終於被送進了產房。子時已至,如懿望著乾隆眼中閃過一絲深沉,輕聲說道:“皇上,明日您還需早朝,黃答應的情況尚不明朗,或許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您不妨先去養心殿休息,這裡有臣妾守著,必會儘心儘力。”

聽到如懿勸乾隆回養心殿的話,琅嬅的內心仿佛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她不知道如懿的真正意圖是什麼,隻是隱隱覺得如果此時乾隆真的聽從了如懿的建議離開,那就正好遂了如懿的意。雖然這個時候琅嬅不想讓乾隆離開,可她也明白一個賢惠為夫君著想,和憂國憂民的形象在此時正好體現出來,於是她擠出一絲看似慈善的笑容,聲音柔和而堅定道:“還是嫻貴妃的細心體貼,難怪皇上和孝敬憲皇額娘難免寵愛嫻貴妃,我們在這兒等著生怕黃答應有個意外,竟忘記了皇上明日還需早朝,處理國家大事,若因黃答應之事而耽誤了政務,那黃答應知道了也定會感到愧疚不安。然而,這畢竟是皇上登基後的第一子,他不僅僅是一個生命的象征,更是皇室子孫延綿不絕的寓意,此事重大絕不容許有絲毫馬虎。”

乾隆原本不曾打算在此地耐心等候,然而琅嬅的一席話卻讓他心中的決心開始動搖。聽著產房內黃答應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他不禁開始猶豫,是否應該繼續在這裡等待。

正當乾隆猶豫不決,準備返回養心殿之際,產房裡麵終於在二更天更聲後,傳來了一陣清脆的嬰兒啼哭聲。這聲音如同一縷春風,瞬間驅散了產房外的緊張與焦慮,乾隆、琅嬅以及如懿聽到這啼哭聲後,都不禁鬆了一口氣,仿佛心中的一塊巨石終於落地。

這時,產婆抱著新生兒從產房內走了出來,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著乾隆三人行禮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黃答應為皇上誕下了四阿哥,母子平安。”

聽到這個消息的如懿和琅嬅先是愣了一下,連忙掛上喜悅的笑容恭喜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黃答應為皇上誕下登基後的第一子。”

得知黃答應生下的是皇子,乾隆皇帝的嘴角逐漸上揚,形成了一道愉悅的弧度,他的笑聲在空氣中回蕩,如同春風拂過湖麵,蕩起層層漣漪讚賞道:“好!很好!黃答應誕下皇子功不可沒,即日起黃答應晉為黃常在,承乾宮上下皆賞一個月的賞銀。”乾隆聞言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他上前一步讓李玉接過嬤嬤手上繈褓中的嬰兒,仔細端詳著這個剛剛降臨人世的小生命,他細心地觀察著繈褓中的皇子,臉上流露出慈愛與自豪。

"好!好!此子是朕自登基後首位皇子,前日內務府呈獻的諸多名字中,朕唯獨對'琋'字心生喜愛。"乾隆凝視著懷中的小阿哥,眼中流露出滿滿的欣慰與歡喜。如懿唇邊掠過一抹嫣然的笑意輕聲接續道:“'琋'字,猶如璀璨的明珠,寓含著無限的希望與憧憬。從皇上的選擇中,不難看出您對四阿哥寄予了何其深厚的期許與厚望。”

琅嬅在聽聞四阿哥名字所蘊含的深意後臉色微微一白,內心不禁泛起一陣微妙的情緒波動,然而她深知自己是一國之母不能傳出善妒的消息,依舊維持著那副泰然自若的外表,於是迅速調整情緒轉向乾隆,以一副為皇室添丁而深感欣喜的模樣行禮祝賀:“恭喜皇上再添皇子,實乃皇室之福,國家之幸。隻是,夜色已深,恐皇上龍體勞累,還是早些回養心殿安歇吧,以免明日早朝失儀。”

乾隆的目光不經意間落在黃常在房間內的西洋鐘上,那精確的指針無聲地告訴他此刻夜色已深,他這才驚覺時光匆匆,已然過了入定的時辰,於是他開口說道:“原來此刻夜已深,既然如此,朕便在承乾宮安歇,免去路途中的奔波。”

琅嬅眼見自己的一番苦心勸告,竟讓乾隆決定留在承乾宮安歇,心中不禁湧上一股難以名狀的懊惱之情。然而,她深知自己此時若是情緒外露的話隻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於是她迅速收斂心神,依舊維持著那副賢良淑德的模樣輕聲說道:“妾身思慮不周,未能為皇上分憂,實在慚愧。”說罷,她恭敬地向乾隆行禮告退,緩緩離開了承乾宮。

返回坤寧宮後,素練揮手讓眾人退至殿外守候,殿內頓時隻剩下琅嬅一人。她輕歎一聲取下耳畔那精致耳環,語帶不滿地說道:“這阿箬,真是個不讓人省心的丫頭,這點小事都辦不妥。”

“娘娘放寬心,方才奴婢在外守候時,阿箬悄悄告訴奴婢一個更為巧妙的計策,足以將嫻貴妃徹底扳倒。”素練輕聲細語,手中梳著琅嬅的秀發,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格外輕柔仿佛生怕驚擾了琅嬅。

“哦?”琅嬅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她轉過身來目光緊緊盯著素練問道:“她阿箬,真的有什麼巧妙的方法能扳倒嫻貴妃?”

素練微微一笑輕輕點頭道:“娘娘,阿箬說,她有一個計劃,可以讓我們一舉兩得,既能削弱嫻貴妃的勢力,又能讓她名譽掃地。”

琅嬅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她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快說來聽聽,究竟是什麼計劃?”

“怡貴人懷有龍裔,阿箬告訴我,她計劃將黃常在巧妙地引到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