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郭淮給他安排齊備了,李讓也沒有繼續耽擱。
第二天便讓周行領著人親自去驪縣采買各種物資,他要先宴請村民們。
宴請村民們需要準備的材料很簡單。
肉,各種肉。
豬肉,羊肉,雞肉,鴨肉......
當然,牛肉是沒有的,牛在大唐屬於重要生產物資,私自宰殺違法。
在這個時代想要吃到牛肉,隻能等牛自己摔死,或者老死。
把牛養死了還得去官府交上兩百文罰款。
李讓倒是聽說程咬金的莊子上經常摔死牛,嗯,還有尉遲恭的莊子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讓特意讓周行每樣肉都采購個幾百斤回來。
儘管莊子上一百多戶人家,滿打滿算不超過一千人,那麼多肉肯定是吃不完。
但李讓也不擔心會浪費。
吃不完的肉隻需要曬成肉乾,或者熏成臘肉,放到過年的時候就是一道壓軸菜。
而肉這種無比珍貴的東西,李讓直接送給村民們,他們肯定不會要。
但若是說買多了吃不完,必須分給大家一些,不然放著就放爛了,大家一定會很樂意接受。
彆小看這種看起來多此一舉的贈送方式。
說穿了,這都是人情世故。
李讓不會因為自己當了侯爺,就覺得高人一等。
這些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的瑣事,才是真正能和村民親近起來的大事。
我送你一塊肉,你送我一把蔥......
周行去采買物資,李讓就躲回書房裡埋頭奮筆疾書。
他在寫拜帖和請帖,為自己的封侯答謝大宴做準備。
其中拜帖隻需要準備二十幾封,送到地位比李讓高,但不太熟的那些公爺府上,表示什麼時間我要來拜訪,拜訪的目的是什麼。
至於熟悉的親近的,如唐儉,程咬金,長孫無忌之類的就不需要準備拜帖,隻需要將請帖送過去就行。
但請帖粗略一算至少也需要寫一百多封。
無他,大唐的爵爺太多了。
封侯宴既是答謝宴,答謝諸多同僚對他的支持。
同時,也是一場向大唐勳貴群體,展示他這個新興貴族正式成為勳貴集體一員的政治作秀。
所以隻要是長安有名有姓的爵爺,都需要邀請。
不管漏了誰,都是一場大事故。
縱然李讓不太喜歡這些條條框框,但身在這個時代,有些規矩他就必須要遵守。
正所謂進什麼廟拜什麼佛,李讓可不想把自己弄成孤臣。
一百二十多封請帖和拜帖,李讓足足寫了一整天。
直到傍晚時分才算功成。
揉揉有些酸痛的手腕,李讓伸了個懶腰,慢悠悠的走出書房。
此時的昭應侯府已是一片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