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稻田中央,李讓蹲下來,伸手攬過一束稻子,仔細打量起來。
青色的禾苗上,黃白色的稻花呈穗狀排列,花朵細小,像是沒有花瓣。
一朵稻花能結出一粒稻米這樣的常識李讓還是知道的。火山文學
隻是江南本土的稻子李讓暫時還沒見過,沒有對比自然也就沒有發言權。
所以李讓沒有問什麼廢話,隻是靜靜的觀察。
當一個人在麵對一片糧食地的時候,心中總會不自覺地浮現出生活有了希望的感覺。
觀察了好一陣子,李讓沒有看出什麼頭緒,但他就是覺得生活是有希望的。
這種感覺很沒來由,但讓人很舒服。
放開麥穗,李讓起身回頭問道:“這些稻子還有多久能收獲,育種用了多長時間?”
唐旺沉吟片刻,回道:“從育種到開花,約莫用了兩個月左右,小人請教過當地的老農,依照這片稻子的長勢,約莫再過一旬便能抽穗,但收獲的話,可能最短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李讓點點頭,不由得麵露沉思之色。
時間對的上,三到四個月一茬,正好是三季稻種一季的時間。
李讓記得他在後世看過的關於三季稻的記載,似乎是種一茬便能收兩茬。
即一茬種下去之後不用重新育種,老的根會發第二茬芽,成熟了直接來收割就行。
當然,是不是真的他也不確定。
但他覺得大概率是假的,就算真有第二茬,那也是因為第一茬收割的時候成熟的種子落在水裡重新長出來的,和第一茬的稻根沒什麼關係。
時間對上了,接下來就是產量核對。
如果產量真如曆史上所記載的那樣,一畝地能產兩石稻子,那就說明他沒有找錯稻種。
一個月時間,他還等得起!
想到這裡,李讓也沒有再說什麼廢話,徑直起身回了倉庫開始驗糧。
隨手指了一個倉庫,又隨意的提了一麻袋種糧打開。
李讓抓起一把稻種放在指尖仔細打量。
大唐本土的稻子怎麼生長的他沒見過,但大唐的米飯他是吃過的。
所以,他很容易分彆出來這種來自真臘國的稻種和本土的稻種有什麼區彆。
首先是顆粒,這個稻種的顆粒明顯比他記憶中的稻子要大上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