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了一句,李讓繼續說道:“此事與你無關,你就好好在書院學習,魏王殿下的事情,我會和陛下詳聊的。”
聞言,李恪欲言又止,但最終也沒有多說什麼,隻是朝著李讓欠身一禮,緩緩退出了公署。
他也確實不知道該說什麼,李世民的兒子之中,除了今年已經年滿十六歲,算是成年的李承乾,以及夭折掉的二皇子李寬之外,就屬他最大,但年歲再大,也就十四歲。
十四歲的年紀,再怎麼早慧,他也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
能想起替李泰給李讓賠個不是,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
下午,書院宣布了紈絝班暫時放假,讓紈絝們回家等通知的消息。
李讓則是細細的研究了一陣書院的教學計劃,便開始了教材編寫的過程,既然決定要在書院做先生,他肯定是要把後世的一些知識傳達下去的。
其他的不說,算學,物理化學,也就是大唐所謂的格物,這些都是能開花結果的東西,縱然大唐現在的生產力實現不了太多的理論,但先傳達下去肯定沒錯。
至於什麼時候開花結果,那就不是他能預測的了。
就這樣,三天時間一晃而過,李讓待在書院編寫教材的同時,也順帶給墨家和公輸家提出了很多改良熱氣球的意見。
第三天,書院後麵的空地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熱氣球,終於問世了。
相比李讓造出來的超大號孔明燈,由墨家和公輸家聯合侯府弓匠造出來的熱氣球,明顯有了質的飛躍。
首先是外形上的改變,由李讓造出來的龍頭型大氣球變成了真正的圓球,其內以竹篾為骨頭,藤條為肉,沾了魚膠的布帛為皮,四根兒臂粗細的繩子死死地拉住下方載人的竹筐,一看就是滿滿的安全感。
一群人圍在書院後麵的空地上,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口中不斷地發出各種讚歎聲。
“巧奪天工......”
“世所罕見......”
“這才是祥瑞啊~”
聽著各種讚歎聲不絕於耳,李讓仰起頭,也不得不感慨墨家和公輸家不愧是依靠建造起家的。
就兩家合力造出來的熱氣球,與他後世所見的熱氣球,從外形上看已經沒有任何區彆了。
田襄和公輸銘兩個老家夥湊在一起竊竊私語片刻,而後聯袂朝李讓走來。
“李縣侯,今日暫且先試驗一下熱氣球的飛行效果,以及攜帶的燃料能讓熱氣球在空中駐留多長時間,至於能改變熱氣球前進方向的工具,我墨家和公輸家弟子還在加緊研製,你以為如何?”
聽見田襄的詢問,李讓立即小雞啄米般點頭。
“既然巨子已經安排好流程,一切隻需按照流程走便好,至於我的意見,我沒意見。”
李讓說的是實話,他確實沒意見,墨家和公輸家都很專業,如何試驗一個新東西,他們早就有了固化的流程。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