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吐蕃威脅論(2 / 2)

算了,老丈人,看在老婆的麵子上,不和他計較......

心裡安慰自己幾句,李讓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道:“以小侄看來,大唐此次出兵吐穀渾,最大的威脅不是吐穀渾本身,而是高原之上的吐蕃部落。”

“吐蕃?”

李讓的開場白一出,滿堂賓客頓時詫異出聲。

唐儉沉吟道:“何解?”

李讓道:“諸位叔伯莫急,且聽小侄慢慢道來。”

老將們麵麵相覷,暫時將疑惑埋在心底,看著李讓的目光逐漸認真起來。

“咳咳,諸位叔伯都是我大唐的肱骨,但想來對於吐蕃這個部落聯盟似的國度也不甚了解吧?”

聽見李讓的問題,唐儉皺眉道:“去年八月份,吐蕃曾遣使入長安朝貢,所攜貢品均為原始的皮毛,青稞等物,據老夫了解,高原吐蕃部落民不過三十萬戶,國中困頓不堪,雖有萬裡疆土,卻均為高原苦寒之地,這樣的一個國度,尚不及吐穀渾一半,更不及我大唐萬一,怎地會成為我大唐最大的對手?”

唐儉的疑惑,也是諸多老將的疑惑。

他們確實沒怎麼重點關注過吐蕃這個國家,但作為大唐的最頂級的權貴,對於大唐周邊的國際局勢他們還是清楚的。

高原,自古以來便不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對手,中原的邊患永遠在北方。一個在高原苦寒之地立國的吐蕃,有什麼能耐威脅到大唐?

將滿堂賓客的表情儘收眼底,李讓表情不變,心裡卻是忍不住暗歎口氣。

若非是身為穿越者的先知先覺,他也不會相信一個由高原部落組成的國家會成為強盛的大唐一生之敵。

但事實就是如此。

一個人口不足大唐十分之一,領土麵積不到大唐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的聯盟式國家,在曆史上曾兩次攻陷了漢人曆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的大唐帝國國都長安,並將長安洗劫一空後揚長而去。

雖然那是很多年後的事情,但李讓既然回到了貞觀年間,肯定要想辦法避免曆史上的事情再度重演。

沉吟片刻,李讓不再賣關子,直言道:“小侄看到的吐蕃,或許和諸位叔伯看到的吐蕃有所不同。

據小侄所知,早在貞觀三年之時,吐蕃那位年輕的讚普便在其國中大相噶爾·東讚的輔佐下,以摧枯拉朽之勢統一了高原各部。

諸位叔伯應該不知道,貞觀三年時,那位年輕的吐蕃讚普,才十二歲。

去年,那位年輕的讚普又將都城從山南瓊結遷到邏些,並將高原上發起叛亂的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分給高原上的中下層農奴種植,徹底鞏固了他對高原的統治。”火山文學

李讓緩緩說出高原之上的近況,滿朝賓客頓時一臉愕然。

李道宗難以置信道:“你是說吐蕃那位讚普,今年才十六歲?”

李讓頷首道:“不錯,諸位叔伯,試問一個十二歲便有魄力橫掃高原,十六歲便能以遷都的方式來鞏固統治,甚至有魄力將舊貴族的土地收歸交由中下貧農種植,以此來保證國家稅收穩定的君主,會不明白唇亡齒寒這麼淺顯的道理嗎?”

唐儉問道:“你的意思是,大唐出兵吐穀渾,那位剛剛一統高原的讚普會出兵幫助吐穀渾抵擋我大唐的天兵?”

李讓搖頭道:“明著出兵或許不會,畢竟吐蕃國內的局麵其實與我大唐相差不大,都是天下初定,需要求穩之時,但吐穀渾若是亡於大唐之手,吐蕃可就要與我大唐直接接壤了,換做諸位叔伯是吐蕃讚普,國土直接與大唐這麼強大的國度接壤,不知諸位叔伯夜晚可否睡得著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