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稷神樹(1 / 2)

“賊眉鼠眼的,我沒有。”石老板回道。

楚燁身子縮回靠著背,歪頭斜眼道:“叔叔至於防得那麼厲害嗎?小弟從不挖墳也不偷盜,全靠運氣和技術吃飯。”

石老板張開眼,嫌棄道:“要防你我為什麼還支持你毫無立足點的猜測?”

楚燁撇嘴不語,以表內心的不滿。

“當然我去洪瀨鎮仙人穀,就是要找那棵傳說中的仙人樹,呆一個月沒找到,最終帶回我娃兒。”石老板說到自家娃兒,不免露出幸福光芒,但很快又變得悲憤。

“洪瀨仙樹!”楚燁目光亮堂。

洪瀨鎮地處巴南區東南邊,距離縣城直線有三十五公裡,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該鎮境內海拔三千米的仙人峰和周圍山峰形成的穀底,夏季平均氣溫25℃,百花爭豔、繁花似錦,是有華夏四大火爐之稱的渝州度假勝地,人們稱為仙人穀彆稱花仙穀。

這是普通遊人想法,在農科行業更注重的是,地理條件造就特殊地理環境,有一片西南地區少見黑土。

黑土營養價值無需多說,早在康熙年間,洪瀨鎮種植的大米色澤油潤、無心腹白、晶瑩剔透等諸多優點,就被納為貢米進貢朝廷。

當時人們雖沒有‘品牌價值’概念,但有類似的皇家認可的說法。

早在明初,當地幾位大佬湊錢請名將用真金做乾,刻白玉為米粒,製作一顆稷神樹。

《孝經緯》有載,稷為五穀之長也,穀眾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五穀神,相傳是黃帝的玄孫、帝嚳之子,號後稷,後人建廟以稷神稱之。

洪瀨鎮當然也建了稷神廟,請稷神樹入殿祭祀。

幾百年後明清交替,稷神廟毀於戰火,神樹傷得不輕,至康熙年間洪瀨大米成為公平,當時巴南縣令上報知府,推動渝州各行業捐款修複。

之後三百年香火鼎盛,蔚為洪瀨鎮一處奇觀,直到日寇侵華,華夏大地遍布軍閥,又是一個戰火連天的年代,廟宇被毀掉,稷神樹不知說中。

有兩種說法。

一,稷神樹,在國府西遷日寇炮彈轟炸下隨著廟宇一起焚毀。

二,稷神樹被當時種糧大戶給私藏,之後大戶被山匪劫掠家藏被盜走一空,神樹也在其中,49年全國解放後剿匪,匪徒消失,神樹不知去向。

二種說法都有根據。

第一種巴南跟主城區隔江而望,也是當年日寇侵犯重點,還有同時期地方大小武裝軍閥亂來。

第二種,洪瀨鎮千年來扼守渝州南部區縣乃至隔壁省進渝通道,周圍全是山區,各山頭都部族居住還有剿不斷的匪患,亂世時最是混亂,被搶不要太正常,畢竟在所謂盛世時都有土匪橫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董圈中盜墓、收藏、鏟地皮等小圈子內,更支持第二種說法。

理由也而很簡單,官府加持過物件,不談工藝就能在價值上大談文章。

誰不想撿個漏,對吧。

楚燁從思考中回神,石老板也壓下悲憤,二人大眼瞪小眼。

最終楚燁先開口:“叔叔當年是抓到確切信息,才會前往洪瀨鎮,對吧。”

“沒有的事。”石老板搖頭道,“當時正值開春,婆娘想去踏踏青,找來找去,花仙穀最少是合適,於是就動身前往,然後我想起稷神樹的事,就順便探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