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不遠難得多解釋了一嘴,他知道自家王爺似乎對許文印很是看好,便是對這人有了些特殊照顧。
許文印聞言心中略微安定了些許,拽了拽還呆滯著的呂奉宗,跟在樸不遠身後進了王府大門。
一路上,身邊不時有小太監抱著門外車上的貨物往院內運送,借著王府內走廊上的燭火,他們看清楚了那貨物的模樣。
竟是一根根造型奇特的火銃!
這火銃,比他們印象中京營曾少量裝備的那種細了許多,看起來也精致了許多。
更重要的是,這些火銃的前端槍口下方,竟然設計有榫卯結構的卡扣,可以在上邊裝備一柄又細又長的三棱狀刺刀!
許文印來幽州之前,曾特意翻看過二百餘年來,大魏朝和草原部落的戰爭記錄。
他很清楚火銃這種東西,在對付遊牧民族騎兵的時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使。
首先是這玩意兒的有效殺傷距離不如勁弓,殺傷力也僅比連弩高出一點,能擊穿普通牛皮護甲,卻不能擊穿護甲後,擊殺著甲的騎兵。
其次,這東西的限製性太強了。
當年在京營演練的時候,天氣稍微潮濕了些,就會出現火藥受潮無法正常擊發的故障。
時常有兵卒清理槍膛受潮火藥時,火藥卻突然被激發爆炸,造成人員和器械的損傷。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火銃出現已經有大幾十年了,大魏朝的軍隊卻並未批量裝備。
甚至時至今日,也隻剩下京營裡的儀仗隊仍有裝備,用來接待外國使臣時壯場麵。
思緒至此,許文印對幽王運進府裡的火銃更感興趣,見樸不遠並未阻止自己的觀察,索性壯著膽子開口問道:“樸公公,下官能否取一把新式火銃瞧瞧?”
“哈哈,這有何難?”樸不遠當即一抬手,喊住了從身邊快步通過的小太監:“取一把火銃給咱家!”
小太監當即從懷裡抱著的一堆火銃上取了一把,畢恭畢敬雙手舉過頭頂遞到了樸不遠眼前。
樸不遠一把接過,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新式火銃。
剛一入手,這火銃的木質握把就讓他感覺非常舒服,正槍加上刺刀的重量約莫七八斤,拿在手裡平衡感很好,很趁手。
樸不遠是個太監,對火銃不甚了解,也不是很感興趣,僅僅掂量了一番就轉手遞給了許文印。
許文印激動的接過火銃,甚至來不及仔細感受一下握把和槍感,第一眼就瞧向槍口位置固定刺刀的榫卯結構。
這榫卯結構很巧妙,刺刀柄上的圓環從槍管套入後,再將末端卡扣固定便是刺甩不掉非常堅固。
原本火銃就有一米三四的長度,加上三四十厘米的刺刀之後,這一杆火銃足有一米七八,不說能裝彈射擊,光是拿來當長矛使用,也是完全可以了。
“這火銃的設計者,當真是個大才!”許文印忍不住開口稱讚。
在他看來,即便這種新款的火銃,殺傷力和射擊距離跟京都裡見過的無二,光憑刺刀的設計,就足以讓這種火銃能夠正常列裝軍隊!
天氣晴朗濕度適宜的時候,裝備了火銃的軍隊,就是一支遠程攻擊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