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去知州大人的角度,無證無據殺一批讀書人、還是本就有罪之人,換了是他倆,也會是這般的選擇。
“我再問你們,”
晏旭加重語氣:“若是城池被圍,外敵打來,有人叫囂散布不利守城的謠言,你們若是守城將領,隻砍他一人,還是砍了他全家?”
“當然是砍他全家啊,這還用問?不僅砍,砍前還得遊街示眾!”萬俊彥脫口而出。
杜景辰,水水嫩嫩一秀氣小少年,也毫不遲疑就點了頭。
大局當前,該狠則狠。
晏旭聳聳肩、攤攤手,“這不就得了?鄉試在即,與官府、與考生、與城池,都是莫大壓力,當狠不狠,你們還怎麼保證鄉試平順?”
兩人不說話了,心緒倒是平複下來。
隻有晏旭,在提到“鄉試平順”的時候,心弦越繃越緊。
無論從哪個角度,他都想不通為什麼城門事件、知州大人的處理結果會是雷聲大雨點小。總感覺一切就像此時烏雲慢慢彙聚著的天空在醞釀著什麼。
最主要的,知州大人把他那兩篇文章給留下了。為什麼呢?
“哎哎哎?你們知道沒?咱們桃縣縣案首的文章,聽說被知州大人給留下了!”
三人甫一進綿州館所大門,就聽到桃縣的考生在嚷嚷。
學子們,並不僅僅隻有科舉一條路。除了蒙蔭入仕的等等,還有就是:提前爭取。
或在公眾場合高談闊論、與人辯文、作詩對詞等,籍此揚名。若有幸傳到主考官們的耳中,則對衡量取仕時有利。
或:將自己以為得意的文章,通過各種途徑遞交、或直接扔進某些官員的府邸。更有甚者,冒大諱投進官員的轎中。為的也是另獲青眼。
若得官員賞識,就極有可能跳過科舉,直接任用。就算科舉,也對最後排名有利。
每個學子都想試試。
這就好比臣子與陛下。臣子們會想方設法讓陛下想起自己、記住自己,因此也是花招百出。若不如此,就算成績突出,亦難有進步。
那一旦被陛下記住了,遇到什麼事的時候,就會想:嗯,這事交給這人辦就可以。
一旦學子被官員記住、或者是聽到了其名聲,有的官員便會主動讓人搜集該學子的文章閱覽。
所以桃縣的考生們都與有榮蔫、興奮莫名。
這可是主動討要啊,太了不起了!
晏旭麵上笑著,也去恭喜。心裡卻狐疑更甚:桃縣縣案首於思亮,並沒有名聲傳揚在省城,更沒聽說其有何異常行為。常知州是如何知道他的呢?
難不成是於思亮悄悄投過文?
嗯,大有可能。
晏旭便真心為其慶賀。
誰知,於思亮也是一頭霧水。
麵對大家的恭賀,他手足無措,又是高興、又是緊張、又是茫然,“我什麼都沒做過啊,真的沒有。”
“哎呀,許是知州大人從彆人處聽說過你呢也未必,總之是好事,你放寬心,爭取這次考上解元!”有人靈機一動,適時解惑。
這倒是極有可能的,於思亮遂略帶靦腆,開心的笑起來。
晏旭也跟著起哄,還提出要借於思亮的文章學習學習。
科舉考試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情況:考題泄露、代考、換卷。
雖說現在的科舉製度越來越嚴格,這些問題越來越少,但晏旭依舊不敢大意。
他想記住一下於思亮的字跡、以及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