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1 / 2)

“什麼事情搞得如此神秘,還非得在這裡見麵?”

李琩發現周邊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實在想不明白,李林甫平常怎麼會喜歡來這裡,林木幽深,蚊蟲繁巨,實在擾人。

李岫自然也沒有地方放屁股,於是倚靠在一顆樹乾上,抱肩道:

“韋堅出任平準令,聽說是你在暗中幫忙?”

李琩愣道:“你覺得我有那個本事?”

“哈哈......我覺得沒有,可是宮裡確實有這類傳言,”李岫啞然笑道:

“名義上你是營造大監,王鉷和韋堅現在都是在給你做事,我猜到肯定不是你引薦的,但韋堅對外卻是這麼說的,想來是故意挑撥你與我的關係。”

李琩挑了挑眉,歎息一聲,將他和王鉷韋堅那次聊天的內容,借機透漏給了李岫。

“我當時告訴王鉷,不要將韋堅的提議講出來,否則禍患無窮,至於是如何傳至聖人耳中,我也不清楚。”

“多半是高力士,”李岫思忖片刻後,道:

“韋堅這個人奸詐無匹,就是一條喂不熟的狗,覺著我阿爺能給他升官,便依附我阿爺,如今太子允諾了他一個陝州刺史,屁顛顛的便投靠東宮去了,與這種人打交道,伱要多個心眼,稍有不慎便會被他賣了。”

你爹也是一樣的......李琩點頭道:

“我自然不會信他,不過我覺得,他應該對張二娘仇意頗深,你可以好好利用這點。”

“這個以後再說,”李岫臉色一變,道:

“眼下當務之急,是攔住韋堅,前日的朝會上,裴耀卿向聖人推薦韋堅治理漕運,就是衝著陝州刺史去的,阿爺肯定是要阻攔的,但你也知道,聖人在漕運一項,更多的還是看重裴耀卿的意見,韋堅這個狗東西,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攀附上裴了。”

李琩一臉不齒道:“三姓家奴,不會有好下場。”

大唐開國之後,隨著國力逐漸恢複,關中地區的產糧,已經不足以滿足長安日趨增長的需求,所以解決關中糧食問題,一直都是讓皇帝們頭疼的事情。

李隆基目前為止,已經三次就食洛陽,但是他本人,不喜歡洛陽的那個地方。

也就是說,要不是吃不上飯了,他絕對不會去洛陽。

於是當時的宰相張說,推薦了一個人跟自己搭檔,由這位搭檔來主攻漕運,這個人就是裴耀卿。

解決長安糧食問題,靠的不是洛陽,而是江南,但是當時從江南運往關中的糧食,首先要進入隋煬帝修建的通濟渠,經淮河黃河,進入洛陽,再由洛陽轉運長安。

路途遙遠,中間的損耗極為巨大,幾乎一半漕糧,會在半途被消耗掉。

所以裴耀卿第一個提出的辦法,就是分段運輸,他認為漕糧大部分都是沒必要的消耗,比如通濟渠水淺,漕船行駛緩慢,載運有限,太過消耗時間。

而黃河呢,偏偏水勢又急,還必須等到水勢平緩的時候,才能行船,時間成本過高。

所以裴耀卿在江南至洛陽這條運路上,設置了幾十座糧倉,離開江南的漕船沒有必要直入洛陽,而是抵達下一個糧倉,卸掉糧食之後便掉頭返回,由另一撥漕船繼續轉運。

這樣一來,糧食存在糧倉裡麵,誰也動不了,沿途幾十座糧倉皆有存糧,可源源不斷送往洛陽。

那麼裴耀卿提出的第二條,就是洛陽與長安之間的運路,關鍵就在三門峽,因為三門峽過船非常危險,容易沉船。

所以裴耀卿在三門峽的東邊修建了一座東庫,西邊修建了一座西庫。

從洛陽出發,抵達三門峽的漕船,將糧食卸在東庫,再由東庫走十八裡陸路,送往西庫,西庫再走水路,經黃河進入通濟渠、渭水,送往長安。

就靠著這兩條改革,江南至長安的運糧,由原先的每年幾十萬石,暴增至近三百萬石。

李隆基因此,再無必要前往洛陽就食。

那麼這條運路上,肯定還有可以改良的地方,畢竟長安是不缺糧了,但是隴右、安西、河西、朔方四大軍區,可都是靠著關中呢。

所以糧食,還是不夠。

“韋堅是靠什麼辦法說動裴耀卿的?他一直盯著陝州刺史這個位置,怕不是有什麼良策改良漕運?”李琩故意問道。

他當然是知道的,因為曆史上寫的明明白白。

李岫點頭道:“肯定是有辦法,而且裴耀卿也認同,但是現在一點風聲都沒有泄露出來,我們也是無從下手啊。”

李琩沉吟片刻後,說道:“你對李齊物這個人,有沒有印象?”

“自然有的,嚴挺之的狗腿嘛,我對此人印象頗深,”李岫道。

嚴挺之,跟李林甫是老對頭了,因為人家是張九齡的人,這個人與高力士關係非常不一般,而李齊物一路升官,也是走的嚴挺之的門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