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常理,陛下若要伐秦,則隻有破潼關或武關殺入關中。”
“但這兩座關城皆是險峻異常,易守難攻,曹操也定然會屯以重兵防禦。”
“我大漢國力雖強於偽秦,可調動的伐秦之兵也數倍於偽秦,但曹操依托這兩座關城
的地利之險,便可輕鬆補彌國力兵力上與我大漢的差距。”
“倘若陛下按照常理,集結我大漢傾國之兵,從潼關武關一線對關中發動進攻,隻怕想要破關而入是難如登天。”
“仗打到最後,勢必會打成一場僵持不下的持久戰,打到我們士卒疲憊,糧草耗儘,不得不無功而退。”
“所以臣以為,從潼關武關一線進攻關中,乃下下之策!”
法正指著沙盤,口若懸河的剖析著利弊。
劉備也好,諸葛亮,田豐等眾臣也罷,聽得法正這番論斷,皆是微微點頭。
法正所說,正是先前他們幾次商討後的共識。
能有這般見解,足可見法正智謀不俗,令眾臣漸漸為之刮目相看。
劉備遂是問道:“那孝直以為,不從潼關武關攻取關中,又當從何處下手?”
法正等著就是劉備這一問,手立時向關中北部移去。
“臣以為,關中的軟肋,就在於並州!”
“並州與關中相接,其河東郡至關中之間,可謂一馬平川,中間隻是相隔一條黃河而已。”
“倘若我們能先收複並州,則首先等於斬斷關中一臂,解除了偽秦對我河北居高臨下之威脅。”
“其次拿下並州後,我軍便能由河東向西,渡黃河從北麵殺入關中平原。”
“黃河再險,也險不過潼關,我軍由河東渡河攻入關中的難度,要遠小於由潼關攻入關中的難度。”
“故臣的方略是,陛下以我主力漢軍,於潼關一線吸引曹賊率偽做主力拒守,令其無暇分兵。”
“陛下可另遣一員大將,由河北向西一舉攻取並州!”
“待並州拿下,兩路大軍便可會師於河東,一鼓作氣打過黃河,殺入關中!”
“如此,則曹賊精心構建的關中防禦,必將土崩瓦解!”
“關中可破,長安可破,偽秦可滅也!”
法正口若懸河,指點江山,將自己的滅秦方略展現了出來。
大殿之內,一片沸騰。
劉備眼眸瞪大,緊緊盯著沙盤,品味著法正所說,眼眸中漸漸湧起驚喜。
其餘謀臣武將,無不是撥雲見月,仿佛為法正的方略,霎時間打開了格局。
唯有蕭方,隻是淡淡一笑,微微點頭以示對法正的欣賞。
這個法正啊,不愧是老劉曆史上的謀主。
這套先取並州的伐秦方略,可以說與他是不謀而合。
在蕭方的記憶中,曆史上由關東進攻關中,就沒有幾次是從潼關打進去的。
早在戰國七雄之時,魏國率先崛起,壓著秦國打,每每也是從河東攻入關中。
初唐李淵取關中,也是由並州南下,先取河東,爾後由河東輕鬆西渡黃河,殺入關中。
哪怕是原本的三國曆史,曹操攻取關中,亦是玩了一招聲東擊西,偷偷摸摸由河東殺入關中。
數不勝數的戰例證明,由河東渡黃河攻入關中,乃是成功率最高的方略。
而欲取河東,勢必要拿下並州,否則便會受到關中和並州兩麵夾擊。
蕭方有先見之明,又怎會想不到,這欲滅偽秦,先取並州的戰略。
原本適才的軍議,他已經要向老劉獻上此方略,但法正卻在這時前來投奔老劉。
蕭方有心讓老劉重用法正,便將這個機會送給了法正,也正好借機來考量一下,法正到底有幾斤幾兩。
事實證明,法正沒有辜負了他的欣賞器重,這伐秦方略,果然跟他想到了一塊去了。
所謂智者所見略同。
當法正說出這道方略後,諸葛亮,田豐等眾謀臣們,很快便領會到了這道方略的精妙所在。
眾人心下皆是暗暗讚許,看向法正的眼神中,也不禁平添幾分刮目相看之意。
“陛下,臣以為法孝直所獻方略,確實是滅秦的上上之策。”
諸葛亮第一個出言讚同,卻話鋒一轉:
“隻是這並州的重要性,曹賊不可能不明白,就算其主力為我軍吸引至潼關一線,並州定然也會屯有重兵。”
“以我們現有的情報來看,曹賊在並州至少屯駐了五萬左右兵馬,更有曹氏第一大將曹仁坐鎮統帥。”
“我河北連通並州的太行山諸關口,曹仁也皆派遣了精兵猛將駐守,尤其是拱衛晉陽的井陘關,更是屯有兩萬重兵。”
“以偽秦在並州的防禦態勢,我軍想要速破其太行山防線,速取並州,未必就輕而易舉。”
“一旦曹賊覺察到我們的戰略意圖,勢必會抽調兵馬,以增防並州乃至河東一線。”
“到那時,法孝直先取並州的方略,便有功虧簣的危險呀。”
諸葛亮讚同法正的同時,卻也看出了法正這戰略的破綻所在。
法正眼眸微動,臉上原本自信的表情,漸漸褪色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