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爾等以為,子建所言,可是劉備圖謀?”
曹操誇完了兒子,目光轉向了郭嘉等眾謀臣。
郭嘉回過神來,忙一拱手:
“回稟陛下,臣以為陳留王目光如炬,並州必是劉備真正的主攻方向,我們當早作防備,以免中了其聲東擊西之計!”
荀攸,張鬆,劉曄等謀臣,皆是附合郭嘉。
“文和,朕不問你,你便從不作聲。”
“那朕現下就問問你,子建所說,你有何看法?”
曹操的目光射向躲在人後的賈詡,語氣中透著一絲不滿。
“咳咳,臣以為…”
賈詡瞥了一眼正春風得意的曹植,遲疑一下後方道:
“臣以為陳留王所言不無道理,劉備確實極有可能將並州作為主攻方向。”
他這回答就滑頭了。
表麵上看起來是隨了大流,實則卻沒把話說死,給自己留了餘地。
無不道理,極有可能…那就是還存在其他可能。
真要出了意外,那也不關他的事。
曹操再無他慮,遂一拍龍案:
“既然如此,那就傳朕旨意,即刻給子孝再增兵兩萬,令他嚴密監視河北漢軍動向,嚴守井陘關壺關,絕不可令大耳賊突破太行山防線,危及晉陽城!”
“還有,傳旨往益州給妙才,令他也做好準備,防範大耳賊以偏師佯攻益州。”
“從即刻日調集糧草於潼關武關一線,中外兵馬開始集結待命,準備迎擊偽漢來犯!”
眾臣轟然而起,肅然領旨。
“父皇,兒臣想請命,往並州助驃騎將軍抗擊劉備,我為大秦江山社稷儘一份力!”
曹植叩拜在地,一臉大義凜然的向曹操慷慨請纓。
曹操又吃一驚,顯然沒料到,自己這個兒子不光深藏韜略,還有這等報國之心!
現下正逢大敵來犯,國家危難之秋,天子的兒子沒躲在後方享樂,而是親赴前線與眾將士們並肩抗敵,這對前線的軍心士氣,將是何等大的激勵。
“好,子建,你當真是好樣的,不愧我曹家的種!”
“朕就封你為中郎將,命你率三千兵馬往並州,助你子孝叔抗擊劉備,保我並州!”
曹操起身下階,將曹植扶起,欣然準了他所請。
曹植欣喜萬分,慨然道:
“父皇放心,兒臣必儘我所能,輔佐子孝叔父死守太行防線,絕不放大耳賊一兵一卒入我並州!”
聽著兒子這豪言語壯,曹操心中愈加欣慰,不禁拍著曹植的肩膀開懷大笑。
“好好好,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咱父子一心,何愁不能讓那大耳賊折戟而退!”
大殿之內,響起曹操豪氣霸道的大笑聲。
眾臣們對曹植,皆是投以了欣賞敬佩的目光。
唯有曹丕,卻是眉頭緊鎖,看著大出風頭的弟弟,心中一股危機感悄然而生。
他自然知道,曹植主動請纓,這是想去並州刷戰功,為他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再添幾枚籌碼。
“曹植~~”
…
半個時辰後。
陳留王府,某密室。
“德祖啊,你果真是料事如神,父皇果然在今日朝會上,商議如何應對偽漢來犯之事。”
“我按照你事先所授的方略,主動向父皇進言,果真令父皇對我刮目相看,讚賞有加。”
“今日朝會之上,我是出儘了風頭啊!”
“你是沒看到,二哥的臉有多難看,哈哈哈——”
曹植滔滔不絕的將朝會之事道來,說到得意處,不禁放聲大笑起來。
相對跪坐那位年輕儒士,卻隻淡淡一笑,淺呷一口杯中酒,似乎早有所料。
年輕儒士名為楊修。
楊氏一族乃弘農望族,家族底蘊可與曾經的袁氏相提並論,家主楊彪更乃當世名士,前漢朝太尉。
今弘農郡大部雖為漢朝所占,但楊氏一族所在的華陰,卻位於潼關以西,處於秦國境內。
故楊彪父子當年便隨曹操,西遷至了關中,其後曹操廢漢稱帝,兩父子便轉而做了秦臣。
楊修自小便天賦異稟,被人讚為神童,與同樣天資無雙的曹植是惺惺相惜,交情深厚。
如今曹植眼見曹丕接連立功,風頭正盛,自己儲位之爭上已落了下風,便不得不暗中招攬楊修為幕僚,為其幕後出謀劃策。
今日朝堂之上,曹植種種驚豔的表現,不過皆是楊修背後所授罷了。
看得曹植這春風得意的樣子,楊修便知道,自己的謀劃起作用了。
在這場太子之位的爭奪戰中,本是落於下風的曹植,終於扳回了一局。
“殿下放心,有我楊修在,太子之位必為殿下所有!”
仰頭一杯酒飲儘,楊修霸氣自信的給出了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