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科考紅利要吃透!又一根好苗子,伐秦滅曹四字訣!(1 / 2)

時年夏,曹仁隕命,並州易手。

曹操聞訊後,自北向南的各路秦軍,全線進入守勢。

曹操親率大軍屯兵蒲阪關,以防劉備趁勢率二十萬主力,經由蒲阪西渡黃河,對關中發起進攻。

夏侯惇亦退回潼關,嚴守關城不敢再犯關羽。

武關方麵,曹休,滿寵亦據守關城,不敢再出關襲擾漢軍南陽一線。

同時,並州軍團覆沒及曹仁被斬的消息,很快也傳遍了秦國各地。

三州大震,軍心恐慌。

而當曹操轉攻為守時,晉陽的劉備還在慶賀收複並州之功。

眾將還嫌殺的不過癮,不少人主張劉備即刻揮師南下,趁著士氣正盛,一舉渡河攻破蒲阪關,殺入關中。

以蕭方為首的謀臣們卻保持著冷靜,沒有諸將那般“氣焰囂張”。

蕭方以為,漢軍從入冬打到近夏,將士們士氣最盛,體力的消耗卻已達到極限,不宜再做長久征戰。

而若要進攻關中,勢必又將是一場曠日持久之戰,戰爭的時間遠比攻取並州要長。

以將士們現下的體力,已不足以支撐那麼久。

況且潼關武關難以攻破,想要攻入關中,隻能從蒲阪津下手,西渡黃河。

一者現下進入夏季,大雨普降,黃河滔滔,不利於渡河作戰。

二來曹操已親率主力,屯兵於西岸蒲阪關,隨時可以絕對兵力優勢,對登岸的漢軍半渡擊之。

此時強行渡河攻蒲阪關,顯然勝算無多。

第三個原因,則是夏天一過,秋收將至,需要大批的士卒回歸田地進行秋收。

倘若此時攻打關中,就要動用傾國之兵,數十萬青壯無法參與秋收,勢必會影響今秋糧食收成。

糧草,乃國之根本,豈能不顧。

於是考慮到種種不利因素,蕭方,法正等眾謀臣,儘皆進言劉備就此罷兵。

收複並州已達成戰略目標,劉備並沒有得隴望蜀,當即采納了蕭方等眾臣進言,宣布班師還朝。

於是張飛以驃騎將軍,兼領並州刺史的身份,留鎮於晉陽主持大局。

劉備則親率二十萬大軍,由並州南下,班師回京。

並州之戰正式落下帷幕。

曹操在確認劉備主力還朝後,自然是長鬆一口氣,方才敢率主力亦班師回長安。

盛夏之際,從並州至荊州,綿延千裡的各處戰線,兩軍默契的進入了停戰狀態。

漢秦兩國,在這個夏天,進入了短暫的和平。

戰爭是停下了,雙方卻都沒有閒著。

曹操退回長安之後,為穩定人心,正式下詔宣布立曹丕為太子。

同時為了彌補並州損失的七萬兵馬,曹操不得不下令,在司涼益三州之內,大肆征發青壯入伍,以編練新軍。

尤其益州這個天府之國,戶口百萬,更是為曹操提供了大量的兵員。

然則秦國隻有三州之地,國力有限,如此大規模征發青壯為兵,削弱生產力的同時,勢必要加重百姓負擔。

曹操卻已顧不得百姓,為了應對不久之後,曹操對秦國腹的再次大舉進攻,他隻能選擇竭澤而漁,優先以增強軍力為重。

至於百姓,隻能加征賦稅,以供養軍隊,先苦一苦他們了。

漢國方麵,劉備當然也沒閒著。

並州一戰大獲全勝,立功的將士無計其數,班師還朝第一件事,自然是封賞有功之臣。

首功之將,自然非馬超莫屬。

功勞在身,大漢眾將們對這位西涼猛將,此刻也都心服口服。

劉備遂名正言順,升馬超為平西將軍,爵封亭侯。

其餘有功諸將,統統依功封賞。

大封有功諸將之後,自然是為下一步伐秦滅曹,攻取關中做準備。

軍隊方麵,大漢倒是不缺。

時值今日,大漢朝軍隊總數,已達到近四十萬,加上收編的並州偽秦降軍,數量可增長到四十五萬左右。

這個數量,哪怕在曹操竭澤而漁,大肆征發新卒之後,也占有絕對的優勢。

倘若繼續擴軍,除了增加百姓負擔,激起民怨之外,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故劉備在蕭方的提醒下,重心放在了整編降軍,訓練士卒,以及更新裝備上,而非一味的擴軍,追求數量上的更大優勢。

這第二件事,便是科考。

按照蕭方的設想,科舉常規情況下,應當是三年舉行一次。

否則科考太過頻繁,國家提供不了足夠的空缺官位,來委任這些中榜進士,便隻能增設官位。

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亢官的弊端,拖累了官府運行效率,增加了百姓負擔。

隻是現下情況特殊,一者科舉剛剛推行,若三年一次,不利於儘快令科舉製深入人心。

二來現下秦漢並立,秦國通過九品官人法,正在大肆的籠絡關西士家豪姓,征辟了大批士人為官。

這其中雖然良莠不齊,但總歸是有人材實學之士居多,且容易引起大漢境

內的士人羨慕。

故為了爭奪人心考慮,蕭方便隨機應變,提議老劉在滅秦之前,將科舉定為一年一期,以最大程度的爭取人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