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徐府的下人便端上精美的菜肴酒水。
“讓我們一起敬晉王殿下,祝殿下早日蕩平宇內,重塑山河!”宴會開始不久,徐壽便起身說道。
廳內眾人聞言紛紛舉起酒杯,說著祝詞,向劉珩敬酒。
劉珩也舉起酒杯回應,待眾人喝完杯中酒,笑道:“承諸位吉言,重整河山,靠孤一個人是不行的。薊城各族家學淵源,人才輩出。正所謂舉賢不避親,諸位家主可有賢才舉薦?”
竇唯早就等著劉珩這句話了,立馬起身行禮道:“殿下,我竇家子弟,世受漢恩,竇家子弟都甘願輔佐殿下,複興大漢。今日族中有才乾的子弟俱在,還請殿下考校。”
“好,那孤可就出題了。”劉珩笑道。
頓時,整個宴會廳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盯著劉珩,等著他出題考校。
劉珩略微沉吟,本來今日來之前,劉珩隻是想隨便考校一下,但是見竇家如此上心,劉珩改變了主意。
“先皇在世時,曾命孤主持科舉改製一事,可惜還未來得及見成效,便朝綱崩壞。今日考校,就以科舉改製為題吧。”劉珩雙眼微眯,朗聲道。
竇唯大喜,竇家既然想要迎合劉珩,自然早有準備。
對於劉珩今日考校的試題,竇家是特意分析過的。科舉改製是劉珩在京時提出並主辦的唯一政務,竇家自然是猜過劉珩會出此題。
果然猜中了!
題都猜中了,答案自然也是背過的。
竇唯看了自己兒子竇元一眼,竇元心領神會,起身行禮道:“殿下,竇元不才,願拋磚引玉。”
“好,好。”劉珩笑道。
竇元抬頭挺胸,自信滿滿:“科舉改製,最重要的便是將考察的內容由虛轉實。詩詞於治國無益,應當重視經義的考察,能上承聖人之言,下行利民之事。如此考察,才能選出真正的人才。”
“笑話!”竇元話音剛落,隻聽宴會廳的角落裡,傳來一聲嗤笑。
劉珩順著笑聲望去,發出嗤笑的卻是大廳一角,一個看上去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
竇元自然也聽到了這聲嗤笑,扭頭看清是何人後,臉漲的通紅,怒道:“竇尋濤,你當這是什麼地方,也敢如此放肆?”
劉珩聽這人也姓竇,看向竇唯問道:“此人也是你竇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