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CBA的改革(1 / 2)

嶽義的灣灣行也被稱為訪灣,他此行帶著上麵領導交給他的任務,加強兩岸的體育文化交流。

灣灣的籃球聯賽辦的挺成功的,籃球氛圍比內地要濃鬱,如果不比規模比本土受眾比例的話,灣灣的最大聯賽比cba強不少。

灣灣籃球聯賽的風氣很開放,比如啦啦隊,那就比cba有特色的多。

嶽義在灣灣待了一禮拜,了解了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灣灣球迷對嶽義的到來極為的熱情,畢竟都是一家人,嶽義取得的成就,灣灣球迷也與有榮焉。

從灣灣離開後,冠軍行團隊到了東南亞各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

亞洲之光,在哪裡都被熱烈的追捧著。

mvp、總冠軍之光照耀亞洲籃壇。

10月1日國慶節,嶽義和團隊回到了江南,正式結束了這次冠軍行之旅。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球迷,相同的愛好。

嶽義此行,收獲匪淺。

安塔集團,收益匪淺。

回國之後,嶽義與新任籃協主席姚名進行了會晤,在姚名的辦公室,兩人針對cba的改革談了一整天。

很快相關的變革措施就下達到了cba的各支球隊。

首先一大明顯的變動是針對外援的。

新賽季,所有cba球隊的外援人數統一調整為4人,且不再限製外援的上場時間。

cba各球隊想要出成績,根本離不開外援的發揮,而外援在場上大出風頭,讓本土球員沒有了太多發揮的空間,cba公司又用上了各種限製的方法。

可即便是各種限製,本質上依舊改變不了球隊要靠外援打。

即便是冠軍球隊宏源,隊內一眾國手,關鍵時刻還是要靠著外援打。

既然是這樣,那又何必藏藏著掖著的,直接就放開,各展手段大力引進外援,提升cba整體聯賽的水平。

每支球隊的外援人數是四人,外援同時上場,場上依然會有華國本土的球員。

本土球員比賽中都跟外援對抗,久而久之能冒出頭的,實力自然能得到加強提升。

聯賽水平上去了,對球員的吸引力也來了。

不能一味的靠砸錢,有些球員哪怕是少拿些錢,也要留在高水平是聯賽之中。

至於那些被外援擠走了位置的本土球員,那就隻能怪自己實力不濟了,cba沒位置,nbl有,nbl的下屬球隊也有。

這個變革對嶽義手下的太陽神隊是很不利的,因為按之前的規則,升班馬太陽神隊可以多添加一名外援,但現在所有cba球隊都一視同仁了。

外援製度變革下麵就是對裁判的改動。

新賽季的cba除了定期對裁判進行培訓外,還開啟了晉級製,所有裁判的待遇取決於個人的等級。

而晉升等級的積分,取決於新成立的cba裁判監督部門,媒體工作人員,球員,球迷,這四個群體都有不同比例的積分占比。

就算是裁判與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關係較好,但如果是出現犯了眾怒的判罰,剩下三個群體的打分,足以讓裁判降級。

裁判專業程度不上去,經常出現彆人一眼就能看出的低級誤判,聯賽的檔次永遠也上不去。

因為球迷會直接懷疑聯賽的公正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