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心儀(1 / 2)

《想與太子分手》全本免費閱讀

身旁隨侍的內監取來披風,輕手輕腳的給太子披上,勸道:“殿下,老奴伺候您安歇吧。”

被打斷了浮思,某個隱隱約約的念頭被按捺了下去。

裴秀抬眉,溫言:“守福,你剛回來,守夜的活兒就交給你徒孫安喜吧。”

東宮內監總管守福身材胖胖,笑出滿臉褶子,看向太子的眼裡,充滿了慈愛,他說:“老奴不累,安喜是機靈,但缺少曆練。這行宮不比得咱府裡,那些小奴才啊,老奴不放心……”

守福一邊叨叨的說著,一邊把太子引向床邊。

太子不著痕跡的拒絕了,踱步到書桌前,衝窗外吩咐:“安喜,亮燈。”

“是。”

如小鷓鴣一般縮著脖子,守在門外的安喜聞言趕緊應聲,麻溜的按太子的習慣一氣嗬成的點燈、上茶、布置桌麵。

守福無法,隻得顛顛兒的把白日未處理完的那些折子又搬了出來。

太子是他從小伺候大的,很是清楚,依照太子的聰穎,並非這些折子要緊到一定要挑燈夜戰不可,而是太子心情不愉,給自己找事兒排解的緣故。

麻溜的乾完活兒,守福輕手輕腳的退了出來,坐在倒座茶房裡歇息。

一燈如豆,掃了一眼空蕩蕩的禦所,守福犯愁。

要是能有個通房或者人事宮女就好了,正適合在這種情況下為太子排解排解。

可偏偏太子身上擔著一樁關乎國事責任的婚約,太祖在世、而太子未出生前,為了全力征伐北齊、懷柔南陳,時任伐北大將軍的太子皇祖父不但親娶了南陳公主,承諾大豫南陳永世相鄰,隔代姻親、宗世永相好,並以對玉為媒,為當時還沒影兒的子孫後代,聘下了南陳宗女。

而在太祖去世,孝武帝北伐三勝兩敗之後,天下三分之勢已定。孝武帝登位,依約立南陳公主為後,定子孫婚約為三代國策。太子出生之後,自然而然便背負了南陳的這一紙婚約。

後孝武帝薨,南陳公主夜奔歸國。兩國的關係就這麼不尷不尬的續存了下來。

近些年,雙方宮廷不大不小的出了一些齷齪,送婚的宗女數次更換人選,好不容易才定下了同慧郡主,但同慧郡主年幼,一直養在南陳太後膝下,頗受疼愛。南陳太後出麵以國書,嚴格要求太子在正式完婚前,不得納妾、不得有庶出子息,時太子才八歲,永昌帝為國事計,全都應下……

守福歎息,瞧瞧這都是什麼事兒。都是前人惹出來的麻煩!害得自家這麼一個風姿英朗的太子殿下,收個房內人都這麼不自由,年近弱冠卻一直後院空虛。

太子本人倒不在意這事,可作為奴才的他急啊!

太子由他一手看到大,深知太子君子端方,不屑在這些細枝末節、個人享樂方麵上做那些陰奉陽違之舉。所以守福也沒敢私下安排什麼。

因此,趁著這一趟往南陳送年禮的契機,守福特地自告奮勇的領了這趟差,又在南陳宮廷中幾番運作,好不容易得到陳太後的應許,帶回來幾個陳國的試婚宮女,解決太子的人事問題。

然而、守福試著向太子引薦了幾次,但那幾個形容嬌媚,身段窈窕的女子,卻似乎並不得太子青睞。

甚至連太子床都沒沾到邊兒~!

守福急,是覺得是自己失職,挑選的人不合太子心意,還是太子看出他的焦慮,隻說了一句話,就讓守福公公暫且歇了心思。

守福知道當然知道孰輕孰重,可……

想起往事,胖墩墩的老太監長籲短歎:“都怨老奴眼光差,帶回來的陳國女,太子都沒看上……娘娘唉,您去得太早了!”

如果不是皇後娘娘去得早,後宮之中無人為太子主持內務,皇上又是那樣……的態度,大豫的章太後又一向明哲保身,一概不管閒事。

否則、太子還用得著瞧著南邊那老陳婆的眼色,一個房內人都不能收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