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瘋鹿(1 / 2)

《想與太子分手》全本免費閱讀

*

於是乎,顧玉昭整理好情緒,清了清嗓音,開始為皇帝講解,從《述異記》到《尋仙有跡》等在士大夫人群中流傳甚廣的山野雜談,譬如什麼‘鹿一千年化為蒼鹿,又五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又譬如‘樵夫遇鹿深山得救’之類的玄妙傳說。

顧小探花口才了得,嗓音動聽,永昌帝點她來講,原本隻是想聽個響聲兒,當一個背景音聽聽,以掩蓋身為一個皇帝疲憊勞倦卻不能神色外露的難處。

那知,永昌帝卻慢慢被顧玉昭有趣的講述給吸引住了。

漸漸恢複了思考能力的永昌帝,沉思半響,視線投向鑾駕前方,隔了三駕馬匹,親自開道護送以示‘孝心’的皇九子——

太子裴秀。

身為中宮唯一嫡出子、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都是唯一一個被大豫宗廟承認的正統繼承人。

太子‘秀’,字‘和光’。

和光。

取自‘和光同塵’之意,是前公孫太傅為勉勵其做一個謙謙君子之意。可這逆子,瞧瞧他做下的那些事!哪裡‘和光同塵’了?!嗬,隻作一個表麵‘謙謙君子’罷了!

永昌帝收回目光,揉了揉疲倦的額頭,此刻的帝王心緒,實在難以為外人所言道。

恰此時,顧玉昭眉飛色舞的講到受傷的樵夫深山遇仙鹿,仙鹿要他完成幾項任務才能帶領他走出深山並贈與財寶……

聽入迷的顧貴妃,此刻也完全忘記了雲台之上的驚險,沉浸到顧玉昭的‘講書’之中,她趕緊問道:“後來呢?十六郎,快快講來!”

顧玉昭神色一頓,正待開口,卻被永昌帝打斷。

皇帝神色不明的問:“朕記得,拋卻野史雜記,有關鹿的典籍記載,最早應出現在詩經之中……顧編撰可記得出自何章何節?”

聽起來,像是帝王隨意的學問考校。

這本也是身為翰林一員,禦前侍奉的本份。

可顧玉昭卻深知其意,她隻能硬著頭皮回答:“是的,陛下。小臣自然記得。”

“《詩經·大雅·靈台》中曾言‘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這是官庫典籍中,對於鹿的最早言述之一……”

顧玉昭謹慎的應對永昌帝的問話。

她心中警鈴大響,關於‘鹿’的這個話題,終於從她想側重的‘仙靈誌異’‘民間趣聞’方向,被永昌帝掰到了她最不想談的方向。

‘鹿’在典籍文化中的政治意義。

逐鹿中原、執掌天下,無德王失去鹿鼎等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雖然從一開始,鹿在儒釋道三家中,都具有祥瑞的意義。但‘鹿’也不同於其它白毛白羽等普通祥瑞,從詩經矣始,‘鹿’就意味著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