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正文完(2 / 2)

而在那台設備的一側,用標準的字體印著幾個紅色的大字——嫦娥二號!

而在四個大字旁邊是SA的logo!

秦元清的視線落在那四個大字上時,瞳孔猛地一縮,頓時知曉自己目前所處的地方,若是預料不錯,這裡應該是就是SA下轄的嫦娥探月係列的研發基地。

2006年的時候,就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地球表麵環境、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進行探測。

而秦元清若是沒有記錯的話,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將會在今年發射,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他還清晰地記得,那充滿著科幻感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轟動了整個世界,代表著華夏在探月工程上又邁出堅定的一步。

此時秦元清心中也不免有些激動起來,要知道那可是探月工程,除了美利堅登上月球之外,這麼多年來再無其他國家登上月球。

而現在自己竟然如此近距離看到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心中那種激動,難以用言語形容。

就在秦元清望著嫦娥二號探測器上下打量的時候,兩個老人出現了,向著秦元清走過來。

“孫院士!歐陽院士!”秦元清看到二位老人,連忙上前主動握手,這兩位可是航天大佬。

孫院士,今年已經81歲了,1951年他和29名軍人被派往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飛機發動機專業學習。回國之後參與了導彈原創工作,1960年年僅31歲的他就被賦予重任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1967年更是擔任華夏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設計負責人,隨後又先後擔任了華夏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而且還是華夏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北鬥導航衛星的工程總設計師。毫不客氣地是,孫院士就是華夏的‘衛星之父’,也正是他傑出的貢獻,1999年國家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當然,秦元清知道這位老人,還是2019年,他被授予了共和國勳章這等最高國家榮譽,這是黨和國家對他一輩子為華夏科學付出的最大獎章。

而孫院士,還是華夏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哪怕如今已經超過80歲高齡,孫院士依舊在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歐陽院士,如今也有75歲高齡了,他1956年畢業於京城地質學院,1978年他對美利堅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贈送的1克重的月球岩石樣品取了0.5克作研究,1991年他當選為科學院院士。而他還是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學家。

秦元清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到兩位院士。

“秦院士,這一次遇到個難題,需要數學家幫忙分析解決,沒辦法,隻好將你請過來!”孫院士和秦元清握手,說道。

然後先帶著秦元清看一看基地,嫦娥二號衛星,是華夏第二顆探月衛星、第一顆人造太陽係小行星,也是華夏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是華夏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衛星的備份星,造價約6億人民幣。

按計劃,嫦娥二號衛星本來是要在10月1日發射,作為國慶獻禮,結果因為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就延遲發射。

現在遇到的難題,就是嫦娥二號完整的運行軌道計算不出來。

“秦院士,我們請你過來,就是想請你幫個忙,幫我們計算出運行軌道,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孫院士帶著秦元清來到一個辦公區,這裡每個人都是使用計算機在進行工作。

“這個。。。。。我得需要一些數據!”秦元清說得。

孫院士帶著秦元清到了一台電腦,裡麵有好幾個文件夾,有大量的數據,包括嫦娥二號衛星的相關參數,地球、月球的大量數據。

秦元清花了兩個多小時,方才找出相關的數據,隨後打開一個軟件,設置了各個參數,已經自己編的一行行代碼。

這裡麵包括衛星發射、繞地飛行、地月轉移、繞月飛行。

秦元清保存了一下資料,一看,發現已經過去了七個小時了。整個辦公室就隻有他一個人。

秦元清起身,伸了一下懶腰,然後打開房間的門。

已經是晚上時間了,但是科研人員還在廢寢忘食地工作著,也正是這些航天人員的孜孜不倦,方才讓華夏航天事業不斷往前邁出腳步。

“秦院士,怎麼樣?有辦法麼?”孫院士看到秦元清出現在門口,問道。

“已經接近了,我已經弄好模型,相關參數全部設置好了!”秦元清笑道。

“這麼快。。。。。”孫院士驚訝不已。

要知道秦元清從接觸資料到現在才過去七個小時,不但參數都計算出來,連模型都弄好。

“孫院士,可以到電腦看看!”秦元清微笑道。

隨後二人來到電腦麵前,秦元清點開了自己建立的文件夾,點開了模型,整個嫦娥二號從發射、升空、進入地球運行軌道、地月轉移、繞月飛行的全動態,以非常形象的動態展示出來。

“這個運行軌道,是我計算出來最佳運行軌道,節省燃料、也可以運行更久,按照計算10年之後回到地球附近,剩餘的燃料甚至足夠降落在這裡!”秦元清手指指向內蒙古的一個地點。</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