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這麼大年紀,還惦記黃河的治理,在下也是欽佩不已,將來若有機會,在下必定將黃河重新引入北方。”
趙銳一抱拳,由衷的說道,如今的黃河可不是從渤海灣入海的,而是經徐州南下淮河入海,有時又會變道,同時從幾條河流入海,可以說幾百年來就沒穩定過。
而黃河河水攜帶的大量泥沙,不斷抬高淮河,泗水等河流的河床,嚴重破壞了淮河水係,使得年年雨季,洪水泛濫成災,一個不慎就是千裡澤國。
金國和元朝統治時期,都沒有能力進行治理,也不想認真的治理。
明清兩代雖然有能力,卻又為了維持南北樞紐大運河,擔心黃河北歸後,會將北段的運河淹沒。
所以一直保持著黃河奪淮的局麵,甚至故意為之,直到清朝末期,黃河水位暴漲,才衝破束縛,得以再次從北方入海。
北方本來就缺水,而江淮地區卻雨水充沛,黃河從淮河入海怎麼看,怎麼不合理。
對於治理黃河,趙銳現在是不考慮的,反正黃河再泛濫,也淹不到山西,他目前隻要將汾河利用好就行了。
雖然和王老頭探討了一陣,趙銳放心了不少,但依然不敢大意。
畢竟如今他的家當都在太原附近,這座大壩既能讓他的生產力翻十倍,也能一夜之間將他打回原形,甚至底褲都賠光。
接連幾日趙銳又視察了各處礦山,時不時就會指導一下。
他計劃今後將太原附近的所有礦山,全都鋪設木質軌道至工業區,將鐵礦石和煤礦運到工業區來集中煉製。
一番視察下來,讓趙銳欣喜的是,新的批量煉鋼方法沒弄出來,可高爐煉鐵卻被兩名師傅弄出來了。
當初他也隻是說一邊加鐵料,一邊加焦煤,鐵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可就是這麼簡單兩句話,這些師傅沿著思路,竟然兩年不到就搞出來了,這讓趙銳的信心是大增。
當即就晉升兩名老師傅為大匠師,享受大總管的待遇,各自獎勵一千兩銀子,其餘有功人員也通通有賞,並通報所有的匠戶。
這使的幾萬匠戶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竟然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改進方法,導致都沒心思做工了。
趙銳暗道失策,也明白了物極必反的道理,隻好製定相關的製度,並分出專人來研究,普通匠戶隻能提議,不能誰有這個主意,就都可以申請經費亂搞。
不過,他也知道,他的理工大學已經刻不容緩了,其他教育可以按部就班從小學抓起,但幾萬匠戶家的少年孩童卻是不能在乾活了。
於是立即就在重工業區的邊上規劃了一座墨工學院,抽調人手動工,年底之前必須完工。
到時由女子先生教導識字和算術,並整理統計所有工匠的掌握的知識,然後分類分冊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