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抵達山海關(2 / 2)

他相信過不了多久,趙家軍乃仁義之師,趙大帥乃仁義之主的美名,就會傳遍整個北直隸。

對趙銳在一路上搞的小動作,張嫣也是惱怒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半月後,大軍終於抵達了山海關下,遼東一乾文臣武將,早已在關門前迎候。

山海關名如地勢,依山傍海,乃是萬裡長城的起點,也是中國八大雄關之一。

望著高聳巍峨的城牆,趙銳也是感慨不已,難怪此關建奴從不敢硬攻,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隻要扼守住此關,哪怕建奴繞道入關,也絕不敢在中原久留。

因為山海關始終扼守著東北前往華北的大道,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這就等於掐住了命脈。

而前世,也證明了這點,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從此處入關後,多爾袞就再無後顧之憂,幾乎傾儘整個八旗可戰之兵,浩浩蕩蕩的入關,從此馬踏中原。

熟悉這段曆史的趙銳,對吳三桂倒是並沒有多少惡感,反倒是十分憎恨李自成。

因為在他看來,李自成才是葬送漢人江山的罪魁禍首,其罪一,將吳三桂和數萬關寧鐵騎逼的走投無路,不得不投靠滿清。

其罪二,被多爾袞和吳三桂大敗退回京城後,竟然愚蠢地放棄了京城,讓建奴入關後有了一個根基。

當時闖軍雖然被大敗,但在京師附近仍然有十餘萬大軍,北京城高池厚,城中糧草充足,若堅守,八旗絕對攻不破,數月之後依然隻能灰溜溜的退回山海關。

而有這數月時間,李自成完全可以從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再次調集兵馬,重整旗鼓奪回山海關。

然而,就是不知那闖王腦子到底抽了什麼風,不但棄了這座政治意義巨大的雄城,想回陝西當大王,還將苦苦相勸的李岩殺了,簡直蠢到了極點。

反觀吳三桂,趙銳雖然也痛恨,但終究還有一絲情有可原。

彆的不說,崇禎十七年,闖賊百萬大軍進攻京師,崇禎帝發布勤王詔書數月之久,左良玉在湖廣擁兵百萬,將崇禎的聖旨拿來擦屁股,劉澤清在山東裝病,江南醉生夢死,石柱總兵秦良義自顧不暇,也老子,走不動了,

縱觀天下,唯有吳三桂帶著關寧鐵騎來勤王,雖然有諸多原因,但起碼是奉詔了。

相傳,當時吳三桂行軍拖拖拉拉,是打算等闖賊久攻京師不下,銳氣已失時,再趁機殺出,一舉擊潰闖賊。

以趙銳如今的見識和軍事才能,也不得不認為吳三桂當時的舉措是正確的。

也是唯一憑兩萬騎兵,解京城之圍的辦法,而且成功的機會非常大。

畢竟京師城牆高大,兵馬和城中青壯加起來有幾十萬,糧草兵器都不缺,而賊軍攻城手段有限,按照常理,堅持一年半載都不是問題。

而當時那種情況隻要堅守一月,闖王那群烏合之眾,怕不就得被關寧鐵騎殺的落花流水。

誰曾想,三天不到,京城就被攻破了,這大大出乎吳三桂的意料。

最終一番權衡利弊,隻得選擇投靠李自成,因為山海關無法自足,是絕對養不活數萬大軍的,軍中一旦缺糧,哪怕再精銳的部隊崩潰也隻在瞬間。

想到這些事,趙銳也是唏噓不已,滿清最後能得天下,真的不是他們太厲害,而是太多的巧合,太多的無能之輩推波助瀾。

其中有洪承疇,有李自成,有吳三桂,有孫傳庭,史可法和崇禎,及無數的士子文人,和普通百姓的冷漠。

還真是應了那句,雪崩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唯一無辜的恐怕也就是,無法左右命運的無數的漢家婦女和孩童。

一番見禮後,趙銳就踏進了這座雄關,同時令大軍入關!

遼東的兵馬已經被崇禎調走了三分之二,剩餘的全部退守到了山海關,雖然關外的百姓沒有撤回,但這兩年建奴竟然出奇的沒有來劫掠,隻是占領了錦州城。

對於城中的幾萬兵馬,趙銳是看不上的,一股腦全部趕到了關內,因為山海關將作為此次征討建奴的大本營,他必須要徹底掌控在手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