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唐新勢力的崛起(2 / 2)

“王鉷呢?”

“當今朝堂論鑄錢和賺錢,無人能及大王。”

“所以你心裡應該清楚了吧,本王能坐到這個位置,靠的是實力。”李倓輕描淡寫地說道,“還有,聖人已經年過六旬,本王是太子之子,你知道將來的朝局會如何變動麼?”

元載心頭更是一顫。

他立刻意識到建寧郡王是在提醒他,太子登基是遲早的事,自己跟著他這個太子之子混,前途無量。

這一點倒是真的點醒了元載。

元載之前過於謹慎,或者說,右相這兩年數次對太子展開攻訐,鬨得朝野震驚,無數人都以為太子會被廢掉。

以至於元載也覺得太子沒有繼位的機會了。

可是太子依然還在。

這就讓元載重新開始審視朝局。

他覺得建寧郡王說的很有道理。

眼下建寧郡王不僅僅是揚州大都督,依然是少府監監,又有太子之子的身份加持,簡直可以說是大唐朝堂的一顆新星。

“本王去揚州殺人,又如何,殺他個人頭滾滾,又如何,本王能把錢交到長安,把源源不斷的絲綢送到長安,幫助聖人解決邊境的軍費問題,你覺得聖人會動本王麼?”

元載這才重新行叉手禮,說道:“下官承蒙大王不棄,一直都願意為大王效犬馬之勞。”

“江淮有許多官員必然會擋住本王的路,本王最是需要你,以後的大唐也最是需要你。”

話說到這裡,已經點出兩層意思:一、本王去揚州後,肯定要搞大清洗,這事顏真卿和杜甫都做不了,隻有你元載能做;二、太子以後登基,本王手中有許多功勞,將來未必不能成為大唐的太子,等本王禦極天下,你元載必然位列中樞!

有些話不能直接說出來,但元載卻能聽出來,因為他就是這種喜歡打暗語、揣摩人心的人。

“下官粉身碎骨報答大王的恩情。”

曆史上的元載本來就是個喜歡玩陰招的人,用他開道最合適不過。

“既然如此,收拾收拾,我們去揚州。”

“是!”

天寶六載年底,對大唐第一名將王宗嗣的審查結束,王宗嗣被貶為漢陽太守。

漢陽就是後來武漢的漢陽區,現在屬於江南西道。

某種意義上來說,王宗嗣成了李倓的下屬。

此時的李倓,也從洛陽出發,以揚州大都督的身份,向揚州行去。

至此,天寶的朝局,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朝堂上有楊國忠的崛起,地方上有李倓的到來,雖說李林甫消除了王宗嗣入相的威脅,但新的權力強者,開始對他發起挑戰。

不僅如此,江淮這裡的寶地落到了李倓手裡,朝堂上下根本沒有人意識到,他能對江淮開發到什麼程度。

十二月初,李倓行至汴州之時,一個人也趕上了大隊伍。

這個人就是前溫縣縣令劉晏。

他是李倓點名要的官員。

並且劉晏之前也答應過李倓,隻要他能完成鑄五十萬貫的錢,則效忠於他。

這一刻的李倓,文臣班底雛形,已經搭建起來。

能扛大事的有顏真卿,能直言進諫、培養人才的有杜甫,能按照清除政敵的有元載,能開通河流、理清財政的有劉晏。

另外,還有劉誌、高進等技術人才,以及能理清萬般細事的劉婉。

還有武二郎這樣忠心耿耿的情報人員。

前方的江淮,是一塊等待開發的寶地,也是能夠影響大唐國運的興盛之地。

大唐需要新的力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