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天命難求索取無從(1 / 2)

初雪紛飛,寒風凜冽。

古塞國使者之死,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使得兩國議和之事變得緊張。

紫宸殿內,皇帝與眾臣麵色陰沉,眉頭緊鎖。

眼下,古塞國已聞訊,使得形勢變得更加嚴峻。他們得知使者之死與和親有關,便抓住了把柄,對和親之事絲毫不肯妥協。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提出了更加不可理喻的要求。

一旦嶽國的皇子迎娶了古塞國的三公主,便需要在成婚之後,回到古塞國定居。此事上,古塞國顯然已做好打算,他們不僅聯合了幾個鄰國的軍力,並示威道,若是不答應此事,嶽國或割地求和,或再度擂鼓臨軍。

皇帝不願意再大動乾戈,但又不想讓七皇子岑思卿離宮和親。於是,他決定以岑思卿是廢妃之子的身份說事,試圖借此避免將他派往古塞國。

“古塞國此舉,並非是想要嫁公主,而是想要我嶽國皇子作為談和的人質,好日後以此牽製我國。”

朝堂之上,大臣們皆反對古塞國提出的附加條件。可是,談和使者被殺,乃是各國建交往來之中的大忌。古塞國隨時可以以此作為理由,與其他幾國同時對嶽國發起進攻。眼下,嶽國已彆無選擇,唯有答應。

“臣等認為,即便是同意皇子離宮和親,七皇子乃廢妃之子,也並非最佳人選。”一位大臣屈身回應道。

“七皇子雖為廢妃之子,但也是我嶽國的皇子,身份高貴,豈容質疑。”禮部尚書站了出來,出言支持七皇子和親之事。

“若是待古塞國得知七皇子身世,恐將拿此事作為緣由,再起戰事,到時候便難以收尾了。”蕭明忠也讚同道。他常年征戰,自然了解各國的秉性。

“但,不可因一時之忌諱,而錯過和親的大好機會。說不定,古塞國並不在意七皇子的出身。”另一名大臣反駁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