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弟弟的學業(1 / 2)

() “沒事沒事,能剿匪,對我們這些普通百姓還是好事,那些山匪作惡多端,這次你和肖大人專門過來想辦法剿除他們,我們應該感謝你們才是,我也沒做什麼,你謝我作甚。”

當然,肖大人製定的策略裡,也不僅僅隻是這麼一招而已,他作為朝廷大臣怎麼可能完全依賴迷信。

但是他們的其他計策也不可能和蘇嫿說,蘇嫿就算想偷聽,人家也不一定時時刻刻都在商量如何剿匪。

罷了,反正蘇嫿就管理好森林就行了。

隻要讓那些進入森林的山匪有來無回便好,化作春泥更護花,森林也需要肥沃的養料。

蘇嫿開開心心的吃飽了飯,騎著小馬回了家。

村民們看到蘇嫿,態度比之前熱情了一些。

蘇嫿不僅請大家吃了一頓飯,還分了好些沒做完的肉給大家,更重要的是分了一些還活著的野雞給貧困戶喂養。

不管他們以後是想自己吃,還是拿雞蛋去賣,都比以前好一點點。

蘇嫿回到家,發現有艾嬤嬤的照顧,蘇婉的衣著比之前好了很多,不總是亂糟糟的。

有艾嬤嬤幫忙,封璟也不用麵臨那麼多尷尬的事情。

蘇臻的字也已經有模有樣。

“阿姐,你最近去哪裡了啊?”

“替你找書院去了,你知道麼,要想找一個好夫子多難啊。”

蘇臻放下筆,心情有些不知道如何描述,他想念書,又不想離開家,“那,阿姐找到合適的書院了麼?”

“找到了,過兩天,阿姐就送你去書院看看。”

來了古代一段時間,蘇嫿也對上學進行過一係列的考察。

她以前對古代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古裝劇,但是古裝劇很多描寫都是為了主角的成長而創造的,所以很多關於古代的描寫都不對。

蘇嫿害怕自己出錯,所以這些日子打探過。

之前她是打算送蘇臻去私塾的,但乾秦國的私塾是比較有名望的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

程家村實在是太窮了,村裡根本就供養不氣私塾。

去彆人的村子上私塾,倒是能學習,但束脩交了,也不一定能得到公平的對待,畢竟不是同一個村子的人,而且隔壁村的不一定會收其他村子的學子。

要說熟悉的宗族,蘇嫿也不認識啊,雖然現在認識了陳府的人,但她對陳府也不了解。

若把弟弟送去這種地方上學,免不得又要承人恩情,彆人有權有勢,弟弟進去上學萬一被欺負怎麼辦?讓他忍氣吞聲隻為上學?

所以,私塾就被蘇嫿否了。

另一種選擇就是義學,義學也稱“義塾”。

靠朝廷撥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設立的蒙學。

義學的招生對象就多為貧寒子弟,可以讓想讀書的孩子都能免費上學。

但義學的教學內容大多隻是識文斷字這種比較基礎的課程,不會有太高深的內容,蘇臻在家裡,靠封璟的水平也能教會他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