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南宋朝的“三冗兩積”問題(1 / 2)

《南宋之權臣風流》全本免費閱讀

趙瑋沉思片刻,覺得李公佐之言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他還是想聽聽這位鄉野遺賢對如今朝堂上的形勢有什麼獨到見解。

因此他坐直了身子,雙眼放光的問道:“解決金人的威脅先不說,按你的說法解決完外患又該如何解決內憂呢?”

“內憂無外乎三冗罷了。隻要先解決完三冗問題,接下來的兩積問題就好解決了。”李公佐想了想說道。

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這三種獨屬於兩宋的社會治理難題。

這也是北宋開國時留下的隱患,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采取了如分化事權、科舉製度改革等措施,

這就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和官員數量激增。

而官僚子弟通過恩萌特權獲得官職,進一步增加了官員數量,形成了“冗官”現象。

這些不學無術的衙內是如何走後門的呢,其實兩宋時期科舉考試都是不糊名的,也就是說誰的卷子隻要一眼都能看出。

而且宋時的科舉舞弊差不多就是公開的秘密,買官賣官現象十分突出。

說白了科舉考試就是走走過場,其實錄取誰、排名高低早就內定好了。

除非是文章才能十分突出,或者是科考前就是文名斐然之人,才能被“候補”進兩榜進士。

就連大才如歐陽修也都是考了三次才考上進士榜取得功名。

而終宋一朝優待文官,政府通過增加官員、擴大軍隊等手段導致財政支出增加,

而消耗財政預算維持統治地位,不僅加深了冗費難題還加劇了“三冗”現象。

同時,北宋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采取了募兵、養兵的政策,導致軍隊數量惡性膨脹,出現了“冗兵”現象。

削弱了武將的兵權,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形成了“積弱”的局麵

稅製不合理和商業逃稅等問題導致財政赤字,造成了積貧的現象。

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政府的財政健康,也削弱了國家的軍事力量,進而影響了社會的整體發展和穩定,造成了南宋時的積貧積弱現象。

兩宋朝廷上下官吏貪腐奢靡之氣成風,更是加劇了大宋這個“病人”積貧積弱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