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沙漠變耕地(1 / 2)

宋河心頭一凜,淩奕奕有進展了?

這丫頭的進展令人提心吊膽,是正常研究有進展了,還是她心心念念的生化武器有雛形了?

淩奕奕帶著老師去了角落的實驗台,掏出一大把實驗數據。

宋河嚴肅地接過來翻看,聽她在一旁講解。

“本來我打算做一種毒液菌,分泌產物是毒液的那種。”淩奕奕說。

“但試著做了一段時間後,並沒有如願以償產出毒液,而是進化出了抗旱特性,分泌一種很古怪的黏稠膠質,並抱團形成了很薄的菌毯。”

“這發現還很偶然,年前有一天我去蹭化院諾獎得主戈斯的公開課,那老頭跟相聲演員一樣,不好好講課,光講笑話逗我們。回來以後我就忘了一瓶固體培養基裡還有培養的菌,等我想起來的時候,培養基都乾裂了。”

“我原以為這麼乾燥的培養基,裡麵的菌肯定都變木乃菌了,就打算扔掉,蒲鬆春恰好路過,就說乾嘛急著扔呢,看一眼有沒有生還者,萬一有活菌,能救一個是一個。”

“我就把培養瓶扔給他,讓他去拯救菌生,他也不生氣,用顯微鏡觀察了半天,說真有活菌,而且很古怪。”

宋河恰好翻到一張顯微鏡攝影圖,淩奕奕伸出小手戳了戳,“對,這就是當時看到的情況!”

圖上的景象確實微妙,眾多球菌排列成一個個非常規律的六邊形,每隻球菌附近都有一層極薄的分泌物,而每個六邊形周邊又有一層很厚的分泌物。

看上去就像去超市買橙子,先用小塑料袋裝橙子過秤,最後再包上大塑料袋提走。

整體形狀是一大片蜂窩,但裡麵居住的不是蜜蜂,而是休眠狀態的菌。

“有點意思。”宋河眼神微變。

“我觀察了一下這種現象形成的全過程,當周圍水分充足的時候,球菌們分泌出的膠狀物是一個個圓形,像是它們在給自己織出一個個繭。”

“但當水分開始下降,圓形繭會趨於乾癟,並且因為脫水形成由外而內的壓力,於是會在力學作用下自動坍塌成六邊形,形成這種蜂窩狀。”淩奕奕說。

宋河點點頭,蜂窩孔的形成也是一樣,最開始蜂窩孔是圓的,時間長了會因為熱脹冷縮受到四麵八方的壓力,逐漸被擠成六邊形,繼而趨於穩定。

數學上還專門有個蜂窩猜想,古希臘人覺得蜜蜂這東西有數學天賦,能本能地建造出正六邊形的巢穴,其實都是誤解,這種小昆蟲沒那麼多腦子,古希臘人也沒有認真去觀察一下新形成的正圓蜂窩孔。

“培養基乾燥之後,這些菌會靠著分泌出的膠狀繭,休眠苟住好幾天時間不死,膠狀物裡本身有一些水分,菌就靠裡麵的水分活著。”淩奕奕繼續解釋。

“如果菌繁殖的足夠多之後,會形成厚厚的一層菌毯,粘稠得像護膚品。”

“我們對這種菌的膠狀分泌物做了詳細的化驗,成分非常複雜。”

宋河翻到下一頁,赫然是菌類分泌物的化學成分表,確實亂的像一鍋粥。

最關鍵的是,不同批次的菌類分泌物成分差異很大,說明淩奕奕養出的這些菌很不穩定……

罷了,剛上大學不久的新生而已,指望她能做出多好的東西來呢?

“我給這些菌命名為淩菌,隻知道它們抗旱性非常強,但不知道具體有什麼用。”淩奕奕說,“蒲鬆春想了一上午,突然跑去挖了一罐子細沙回來,加水,把淩菌投進去。”

說著,淩奕奕打開實驗台下方的抽屜,連續掏出十幾個培養瓶,一字排開擺在桌上。

每個培養瓶上都貼著日期標簽,隔一天做一個瓶子,於是瓶子裡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一目了然。

淩菌在沙子裡形成了厚厚的膠狀層,剛開始幾天有水,膠狀層鋪到了整整10厘米厚,隨後斷水,膠狀層逐漸萎縮,縮小到5厘米後慢了下來。

“蒲鬆春說,淩菌可以用來治理沙漠。”淩奕奕語氣激動起來,“它分泌的膠狀物,可以把表層沙子變成黏稠土壤,像是往沙漠裡灌膠水!”

“透水性怎麼樣?”宋河問,“形成膠狀物的沙層,往裡加水會滲下去嗎?”

“不一定,要看時間,剛開始幾天滲的很慢,後來就滲的快了。”

“也就是說,淩菌分泌的膠狀物保質期不長,斷水幾天之後就變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