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珠子的特點是什麼?
細胞分化的趨勢已非常明顯,從原先渾沌一團的蛋黃蛋液,變為邊界分明的器官。
所以黑科技藍圖用“活珠子”命名第二步,難道意思是該出現分門彆類的功能區設計了?
宋河第一反應覺得就這麼簡單,但很快,他忍不住往深了想,總覺得還有第二重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第二重意思是什麼?
這又要回歸到活珠子本身。
初中時,宋河在課本上第一次學細胞分化,老師以受精卵為例。
一顆受精卵,蘊含整個生命的全部遺傳信息。
受精卵長大分裂、長大分裂,分裂出眾多基因相同的細胞後,這些細胞開始分化,形成不同類型的器官組織,最終變成一個成形的生命。
活珠子,恰好是揭示這一過程快完成的狀態,本身就是細胞分化的經典樣本!
初中時的宋河,雖然在數學上還是學渣一個,但早已是生物學霸了,學到細胞分化時,他忍不住舉手問了老師一個問題。
受精卵分裂成一大堆相同的細胞後,這些細胞是怎麼知道自己該分化了?
又是怎麼知道自己該分化成什麼器官?
譬如一顆雞蛋裡的眾多細胞,每顆細胞是如何知道自己該變成雞頭還是變成雞腳?
為什麼很難見到一隻分化錯誤的小雞,身上長滿了雞腳沒有雞頭,或者身上長滿了雞頭沒有雞腳?
宋河這一舉手,直接把當時的生物老師問尷尬了,老師也不知道,隻好猜測:
“應該和雞蛋裡的位置有關係,雞蛋不是一個正圓,它有頭有尾,細胞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就會按照位置來分化。”
宋河對老師的回答不滿意,繼續追問,“細胞又沒有眼睛,它怎麼知道自己在雞蛋裡的哪個位置?”
老師硬著頭皮想了想,“應該和重力有關吧?就像植物細胞一樣,靠感應重力朝上生長,雞蛋裡的細胞也可以感知重力。”
宋河依舊不滿意,思路敏捷地再次追問,“那如果雞蛋孵化過程中輕輕滾動它一下,給它轉個圈,豈不是分化就會失敗?但自然條件下即便雞蛋位置變了,也能成功分化出小雞啊?我覺得和重力無關。”
當時全班同學已經笑起來了,生物老師講課思路都被打斷了,無奈之下隻好搪塞一句: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你可以課後查查資料,不過這種問題考試肯定不考,考試隻考課本上的。”
說完,生物老師就繼續往下講課了。
宋河落座,忍不住和同桌探討這個問題。
同桌正在桌洞裡拿著手機看,懶得和他交流學習,隨口來了一句:
“你管這個乾什麼?你數學作業寫完了?下節數學課怎麼活命想好了嗎?”
同桌的一句話把宋河給整清醒了,後麵整節生物課就沒再聽,借了同學的數學作業抄了半節課。
這個問題整個初中就沒再深究,一直到了高中,宋河自學細胞生物學考研知識點時,無意間刷到一篇扁蟲論文,才解開幾年前的疑惑。
扁蟲是一個大類,上萬個品種,清一色身體扁扁的蟲子,一頭一尾巴,結構非常簡單。
扁蟲的一個特性是很難切死,切掉尾巴,它還會再長出尾巴,切掉腦袋,它還會再長出腦袋。
如果把頭和尾巴同時切掉,那麼就會得到三個扁蟲,腦袋會長出尾巴,尾巴會長出腦袋,而中間的一截身體會同時長出腦袋和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