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投資模型,怎麼做的?”宋河好奇。
“目前隻是嘗試,還沒做出來,我們的思路是通過一些指標來側麵判斷項目成功率。”鄭行長解釋。
“譬如論文數和論文被引用數,數值越高意味著此學者經驗越充足。譬如同類論文的商業轉化率,有些論文身處熱門行業,就更容易轉化出成果。”
“科研團隊本身的製度也是衡量指標,現在大部分高校搞非升即走,逼著老師們拚命搞科研,就比論資排輩鐵飯碗的產出率要高。”
“而非升即走也分好幾種,有些高校盲目注重論文數,導致老師們猛發灌水論文,反而成果回報率會下降。有些高校注重論文質量,回報率上升。最好的是注重專利商業轉化的,回報率高的嚇人。有些高校隻對青年教師搞非升即走,有些高校連老教授也搞非升即走,後者就比前者回報率高。”
“此外,還有經費規模,過往科研項目的商業轉化率,針對項目帶頭人的個人分析,包括年齡、職權、團隊陣容、家庭狀況等等。”
“總之模型相關指標極多,我們正艱難嘗試調整各大指標的賦分比例,找到一個能精確描述科研回報率的模型!”鄭行長說的氣喘籲籲。
“艱巨的工作啊!真做成了,值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宋河笑道,“很有意思,我們乘黃也好,前科大藥學院也好,也該做一個類似的模型。”
“宋總有意向合作嗎?”鄭行長話鋒一轉,“我們分析過宋總的團隊,發現您簡直像科研界的巴菲特,成功率又穩又高,幾乎從不失手,遠遠超出模型預測,我們覺得很神奇,想知道什麼因素讓您的團隊如此成功?”
“可以合作,會後您聯係韋理群吧。”宋河點頭。
銀行行長一個接一個提問,會議不知不覺竟然開了五個多小時,五花八門的問題噴泉般冒出來,幸好宋河思路敏捷,全程對答如流。
“戴維有點急了。”韋理群突然插了一句。
“戴維?哪位?”宋河一怔,沒轉過彎來。
“大摩cEo。”韋理群說,“還有花旗、富國、高盛、高盧農業信貸、三菱、桑坦德……都在另一間視頻會議室等了五個鐘頭了。”
“再過十分鐘
我過去。”宋河點頭,目光閃過一絲狡黠,“各位,你們希望我下一場會怎麼聊,現在趕緊告訴我!”
宋河陷入文山會海中。
冬眠技術太重磅,不少行業麵臨顛覆,各路大人物爭相約視頻會議。
銀行界、保險界、喪葬界、醫療界、法律界、商人、政要、學者、協會會長……各路人馬搞得他眼花繚亂。
短短幾天內,感覺把大半個地球的權貴見了個遍。
會議太多令他頭疼,主要是著急,數學之夜要開始了,他想抓緊時間多做點宋河流形的成果出來,卻被亂糟糟的會議拖得無法潛心解證。
終於,楚龍的消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