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愚孝眾多,子女卑微,父母的權利很大,很多父母把孩子當工具,子女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也不能說是古人的腦子蠢,說到底孝道也是皇權統治的一項工具。
家庭是國家的組成單位,家庭穩定國家也好治理。
再者,國家要求子女無條件孝順父母,就像要求國民要無條件忠誠國家臣服皇權,無論君主是昏君還是明君,就像無論父母是好的父母還是惡的父母一樣。
就是一種高明的洗腦。
所以蘇如意知道,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跟朝廷理論什麼,如何理論都不會對。
她這從本質上是在動搖皇權根基呢,怎麼可能會占到好處。
思來想去她也僅僅想到兩條可走的道路。
第一條,就是楊夫人所說,去求蘇家,重新和好,以後把蘇家供起來。求了蘇家,還要去求二嫂娘家。
且這個舉動不能小裡小氣,一定要做得很隆重,自己越慘越好越卑微越好,如此才能讓統治者覺解氣。
第二條,那就是自己啥也不做,斷親雖受詬病,但卻是父母同意的,雖背德但不違反律法。
但這樣陸識途必定被朝廷除名,估計後幾代想做官也難。
自家後麵的發展大約也不會太順利。
這樣對陸家,對陸識途的影響太大了。
蘇如意想了一宿依然難以抉擇。
這是一個要麼自己當罪人受委屈,要麼陸家整個家族受牽連的單選題。
想到早上,她頭昏腦脹。
決定不想了去睡一覺。
現在她還在乎一件事情,陸識途是怎麼想的。
他應該是最早得到消息的,楊府都已經得到了消息,他卻一點消息也沒有透露回來。
周將軍府也沒傳來一點消息,若不是楊府跟自己講,她可能還會一直不知情下去。
由此她可以斷定,陸識途並不想自己知道。
所以,陸識途他到底在想什麼?
她想自己這個時候也許應該繼續假裝不知道,就像陸識途希望的那樣,把事情交給他去處理。
至於他會如何處理,蘇如意也拿不準。
與此同時,遠在京城的周家也在為陸家的事情操勞。
在陸家斷親的事情上,周家不好在聖上麵前為陸識途多說什麼,這個原則性的問題上麵,誰給陸家說話都是錯。
周將軍惜才,還認了陸識途為義子,不想陸識途的仕途就此斷送。
“這個事情說難也難,說好解決也好解決,你媳婦是通透之人,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你趕緊寫一封信給她讓得水送回去,與她做好商量,你這邊跟聖上告假就說回去處理這件事情,如何處理你心裡應當也是知曉的,就是你媳婦要受些委屈,但她應當也能理解……”
周將軍歎了口氣,他一直以為那蘇如意是個聰明人,竟做出了這等事情,他心裡十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