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子長忍俊不禁,這郭解不愧是個妙人。而一旁的太史令麵露為難,不知如何回話。
衛青聽著郭解一番自貶,開口說道:”請太史公聽我說三件事。其一,郭解仗義疏財,在家鄉洛陽之地頗有威望,雖無官職,但當地之事無論大小,郭兄皆有一言之力。且往往處事公平,事後也不居功,深得洛陽鄉賢愛戴。”
太史令舉杯,敬酒道:“此事老夫亦有所耳聞,敬郭少俠!”
待太史令飲儘之後,衛青繼續說道:“其二,遷茂陵令乃武帝親手所書,郭兄也涉其中。但家產並不足三百萬錢,實則為地方官員妒其才能,畏其聲望,強行上書將其列為豪強。衛青與郭兄多年相交,上書武帝,陳明此事,但不知為何武帝仍是下令遷徙;郭解遷至茂陵後,無數豪傑爭相拜訪,郭兄威望更勝以前,茂陵富商豪門之間有所矛盾,多是尋求郭解調解,大多都能妥善解決。
司馬子長也是說道:“如此,郭少俠今日威望甚至比當時在洛陽之地更有甚之。”
“不錯!,還有其三”,衛青言語略微激動:“郭解被地方官員算計,舉家遷徙,但並未過多計較,而郭解門客為其打抱不平,偷偷瞞著郭兄將地方官員設計殺死,替其出氣。”
太史令欲言,司馬子長抬手示意,嚴肅道:“衛將軍一番言論,看似為郭少俠造勢揚名,可知越是如此,郭少俠越快便會遭逢大難?子長敢斷言,若是家父今日為郭少俠作書,明日武帝便會將其斬首,至於家父,最好的情況便是辭官還鄉,而衛將軍你辛辛苦苦的河朔之功,則會功過相抵,不知將軍信否?”
司馬子長麵色帶笑,繼續揶揄道:“將軍身為當朝大將,屢立奇功,又是皇親國戚,如此煊赫身份,為何郭少俠遷徙一事,將軍親自上書,仍是結局不改?
衛青大為不解,甚至略有生氣道:“子長有何見教,說來便是。”
”文景二帝之後,武帝是最有成就大一統天下的帝王。已有傳言說家師要結束雲遊,返回京師為大一統宣揚其儒家學說,為天下布道;郭少俠若是在洛陽之地頗有威名也便算了,但郭解一介平民,當朝大將軍衛青也為其進言,不知武帝心中作何想?況且今日郭少俠在茂陵一呼百應,隱約有王侯之勢,不知武帝是否已看在眼中?郭解門客今又甘心為其赴死,現已被抓入大牢,仍是直言謀害之事與郭兄無關,不知又有幾人願為武帝如此?
司馬子長解惑道:”自古大一統之帝王,生殺予奪應牢牢在其手中,郭少俠行事隻隨本心,但一介布衣參與洛陽政事,無數豪門以其為核心,門客謀害朝廷官員。樁樁件件在武帝看來已是“任俠行權”,此時再為郭兄著書,是怕其權勢不夠大?死得不夠快嗎?”
說罷,司馬子長舉杯敬向郭解:“郭兄,此杯敬你,子長認為自郭少俠之後,這天下往後兩千五百年,再無俠客!飲儘此杯,還請攜家小速速離去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