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禮部,李百藥打量這個波斯使者。
波斯使者站得筆直,雙腳並攏,雙手垂著,此刻要多拘謹就有多拘謹。
“你見過這個東西嗎?”
像是在審問犯人,一張紙鋪開在麵前,波斯使者欲言又止。
李百藥指著圖不耐煩道:“這個叫南瓜,你見過沒有。”
波斯使者不敢說沒見過,他犯怵地回道:“這個是……”
再看到眼前這個大唐官吏不耐煩的模樣,就怕被唐人趕走,這樣一來多半會餓死在外麵。
他連忙又用蹩腳的關中話道:“大食人。”
“什麼?”
見眼前唐人聽不懂語言,波斯使者又用西域人的語言解釋了一番。
李百藥頷首道:“你是說大食人有南瓜?”
波斯使者還是搖頭。
“你到底知不知道!”彆看李百藥已上了年紀,吼起來氣勢一點都不差,嚇得波斯使者一個哆嗦。
“大食人可能見過,聽說他們喜歡將史書刻在石碑上,西域傳聞中有些人的土屋邊上有這種東西,還有一些帶著圓帽子的圓圈胡子的男人。”
波斯使者連忙行禮道:“那是一幅畫,刻在石板上的畫,外臣隻是看了一眼。”
對方的語言能力很差,來使大唐都應該說流利的關中話。
因此,李百藥更喜歡關中話流利的吐蕃人。
隱約可以從波斯使者話語中聽懂幾個詞,大概意思是大食人在石板上作畫,畫中有這個南瓜。
李百藥撫須良久不語,大食人?那也太遙遠了。
這位使者遠道從波斯而來,他知道波斯通往高昌的要道,更見過唐人沒見過的作物,此人很有用。
隨後,他又吩咐一旁的官吏,道:“安排他去驛館住下,此人有用。”
“喏!”
李承乾也不清楚菠菜是不是真的起源波斯,至少讓大唐的作物多一些,也不是什麼壞事。
大唐還是不夠富有,波斯人依仗著絲綢之路賺了多少銀錢,太眼紅了。
現在的李承乾甚至與遠在大陸另一頭的大食人有一種英雄相惜的感覺,換作自己,也會將波斯拿下的。
“殿下,許國公命人送來一份歐陽老先生的字帖,說是感謝殿下的茶葉。”
“在東宮掛起來,往後弟弟妹妹就按照這個字帖學寫字。”
“喏。”見到殿下還在思慮著什麼,這個與寧兒一般年紀的宮女湊近一些。
見太子不覺得異樣,她才彎下腰道:“殿下可還有要吩咐的?”
眼看這個宮女靠太子殿下這麼近,小福急得眼睛都要紅了,她連忙上前道:“殿下,種菜少個人。”
李承乾輕描淡寫道:“那你去種菜吧。”
“喏。”
隨後,小福帶著她離開太子身邊。
這一幕,寧兒一直看在眼中,卻沒有說話。
天氣進入深秋,關中的氣溫驟降,父皇在驪山秋獵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來。
杜荷的作坊正在源源不斷賺錢,他的椅子與肥皂在長安賣得越來越紅火。
許敬宗又讓魏昶招了一些人手,這些人手多是從軍中退下來的老兵。
隻要不是上萬的兵馬,都養得起。
將銅錢轉化成長久的雇傭勞動力,如果勞動力也是資產的話,將這些銅錢換成勞動力,屬於將資產以另外一種形式留下了。
如果勞動力能夠轉變成技術生產力,那資產就屬於增加了價值,真是太劃算了。
在大唐賺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像是肥皂,有錢的權貴甚至會一下子買幾百斤肥皂。
他們買肥皂的方式很粗野,李承乾可以想象一杆秤的兩端,一邊放著銅錢,一邊放著肥皂,隻要這杆秤保持平衡,就完成了交易。
大抵上,或許,應該就是這樣的。
這些有錢的權貴根本不知道,肥皂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根本不需要準備太多,一兩塊肥皂就足夠一個人用一個月了。
難道說他們要留下來世代相傳嗎?
等這些人發現肥皂根本不會緊缺,大唐的肥皂也就會變得不值錢。
稀有又好用的東西出現在市井,大唐的有錢人就會來搶。
如果搶不走,他們就會買,買到彆人買不到為止。
杜荷能夠保住這份產業,完全是因為他是京兆杜陵人,京兆杜陵乃是關中名門,那可是杜如晦的家族。
沒人敢欺負杜荷。
所以呀,在大唐掙錢實在是太容易,錢多了也是個麻煩事,銅錢太多不能換成白銀,更是頭疼。
如此強大的王朝,不去自主地控製出口貿易汲取財富,是個很嚴峻的問題。
問題多了就容易將人逼瘋。
李承乾儘可能不去想這些問題,想多了就會想著篡位謀反。
可有錢不掙良心就會痛。
今天,關中終於迎來了第一場凍雨。
李承乾披著大氅從太極殿出來,今天的早朝剛結束。
徐孝德與於誌寧帶著一位客人來到了東宮外的崇文殿。
一個爐子放在殿內,李承乾對三人道:“圍著爐子坐吧,這天氣怪冷的。”
見那位客人還躬身行禮,李承乾語氣嚴肅了幾分,頷首道:“坐吧。”
將手放在爐子邊取暖,又準備了一些棗與柿子來招待客人。
這位客人年紀大概在五十歲,穿著深藍色的衣袍,腰配銀魚符說明身份不簡單。
隻不過在朝中或者平日裡沒見過。
李承乾又在一旁煮上茶葉蛋。
這客人第一次坐在樣式古怪的圓凳上,目光看著太子的一舉一動,十分熟練,好似平時都是這樣招待客人?
李承乾將碗依次端給眼前三人,問道:“當麵是?”
他又起身行禮道:“臣,武士彠。”
徐孝德解釋道:“殿下,應國公這些年受陛下命在外奔波,最近才回長安複命,聽聞是殿下監理朝政,便來請見。”
李承乾嘴裡嚼著棗,腦海中閃過很多信息,神色依舊平靜道:“應國公?”
“臣在!”他又是朗聲回應。
“你不用這麼多禮的。”
“殿下,禮不可廢。”
“行吧。”李承乾揣著手無奈道:“有事與孤說?”
“臣,是來告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