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才學,不看出身,這是大唐科舉的第一次嘗試。
等大殿內的議論停下,李世民沉聲道:“傳旨,科舉揭榜!”
太監高聲道:“科舉揭榜!”
接下來,早朝進入了正式的流程,與以往一樣的各部彙報事宜。
於誌寧站出朝班道:“陛下,褚侍郎重病無法理政事,臣請太子殿下繼續監理朝中錢糧調度。”
殿內群臣低著頭,也沒人去看太子殿下,更沒有人敢去看陛下。
文武都聽說了昨天陛下與太子殿下在東宮大吵一架,多半就是因這件事。
這太子殿下膽子就算再大也不敢在太極殿,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與陛下爭吵吧?
皇帝低沉嗓音傳來,“既然太子的禁足解除了,依舊監理朝中用度。”
房玄齡站出朝班道:“臣定當儘心教導太子殿下,請陛下寬心。”
見陛下終於點頭了,眾人也這才鬆了一口氣,大唐父子和睦,朝政穩定,多好的一件事。
等無人再有要事稟報,皇帝起身說了退朝,滿朝文武行禮之後,眾人目送皇帝離開。
朝臣們三三兩兩離開太極殿。
李承乾揣著手走向東宮,打算用了午飯之後,再去中書省。
於誌寧連忙道:“太子殿下,還是先去中書省吧。”
“不急!”身後又傳來另一人的話語,正是河間郡王李孝恭與江夏郡王李道宗。
這兩人走在一起,顯然就是要蹭飯的意思。
李孝恭道:“老夫都想不起來,上一次在東宮陪著他老人家用飯,是什麼時候了。”
李承乾安慰於誌寧道:“先去東宮用了飯,再去也不遲,一起吃點。”
於誌寧點頭道:“也好,但請殿下用了飯,去處理用度。”
房相與舅舅並沒有朝著東宮而來,李承乾回頭看去就見到他們兩人被太監領著去了武德殿。
多半還有要事要商議,身為太子距離朝中的核心還有距離。
房相會悉心教導,舅舅對東宮也是能幫則幫。
可一旦涉及皇帝最權力中心的秘密,這兩位都是閉口不談。
該說的會說,不該說的也絕對不會說。
畢竟東宮太子沒有坐在大唐宰輔的位置上。
又或者是這一次科舉揭榜了,皇帝還要關注世家的反應?
說來說去,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這世家樹大根深,它們就像是埋在地裡的塑料袋,經久不衰。
為此,父皇從登基之初,想要施行科舉便站在了世家的對立麵。
當然了從家國社稷的角度來看,身為大唐的太子除了要德智體美全麵發展。
還要正確的時候做出正確的事。
如果父皇不願意向世家揮動屠刀。
當太子的還能怎麼辦?
隻能爭氣再爭氣了。
東宮早已準備好了午飯,馬上就要入夏,東宮的飲食近來清淡了許多。
崇文殿內,李淵還是一如既往鐘愛茶葉蛋。
李孝恭與李道宗吃著麵條,三兩口之後便滿頭大汗。
一邊吃著飯,李承乾聽著於誌寧說著現在朝中的用度的情況,因褚遂良將銀錢先給了吏部,而後又給河西走廊送去了一萬貫錢餉,導致工部那邊用度緊張,禮部錯過了穀雨時節的祭奠。
李孝恭道:“您老近來身體如何了?”
李淵道:“戒酒之後,睡得著了,伱們也該戒酒才是。”
李承乾頷首道:“皇叔有空去找孫神醫也看看身體。”
李道宗道:“兄長確實該去看看。”
聽著一言一語地勸說,李孝恭吃飽之後便離開了。
李承乾跟著於誌寧也離開了東宮,去了中書省。
這裡依舊忙碌,太子剛坐下,朝中各部需要錢糧調度的奏章就堆放在了眼前。
與褚遂良辦事方法不同,太子殿下先將眼前的奏章分類整理,而後開始梳理賬目。
這是太子的習慣,凡事要整齊有序,有條不紊。
而後拿出一個算盤,開始安排朝中用度。
中書省內人來人往,李承乾敲打著手中的算盤,專注處理賬目。
隨著太子批複之後,一份份錢糧調度的奏章放出去,朝中各部心裡也就踏實了。
算盤是個很神奇的物件,朝中隻有兩個算盤,一個在長樂公主李麗質手中,還有一個在東宮太子手中。
從晌午一直到黃昏,中書省外排起了長隊。
於誌寧拿著一份奏章走到中書省門前,朗聲道:“禦史台!”
當即就有禦史台的官吏走上前,他拿過奏章道了一聲謝,腳步匆匆離開。
於誌寧再一次走了出來,朗聲道:“太常寺。”
言罷,太常寺的官吏著實鬆了一口氣,拿著奏章連連道謝。
於誌寧走回中書省,又匆匆出來,舉著奏章道:“門下省!”
眼看日落西山,中書省門前還有不少人在等著,於誌寧又走到中書省門前,對眾人道:“今天天色已晚,諸位明日一早再來,太子殿下會連夜整理,還請回吧。”
等在門前的各部官吏這才三三兩兩離開。
中書省內,李承乾的麵前放著一盞油燈,賬目鋪開長長一卷。
於誌寧看著這個隻有十六歲的東宮太子,他的神色專注,眼神在賬目上下遊走。
專注又執著的神情,看著很有乾勁。
太子終究隻有十六歲,這朝中用度便又落在太子的肩膀上。
李承乾道:“於詹事,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去吧。”
於誌寧作揖行禮道:“殿下早點休息。”
李承乾點著頭道:“孤知道了。”
等於誌寧也走出中書省,這裡就剩下了東宮太子一人。
不多時,有兩個小身影快步走來,她們兩人左看右看,確認了這裡沒人了。
李麗質提著一個食盒走入黑漆漆的中書省,隻有一盞油燈點亮著,照亮了一張桌子,還有皇兄的臉。
“東陽,快!”
聞言,東陽公主應聲點頭,還有些膽怯地走入這個朝堂中樞要地。
李麗質走到皇兄麵前,將食盒放下,道:“小福今天做了臊子麵。”
李承乾擱下手中的筆,接過碗筷,便大快朵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