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的水榭邊,李麗質道:“父皇對皇兄就是有成見。”
聽女兒帶著埋怨的話語,李世民接著道:“朕對承乾沒有成見。”
李麗質將洗好的衣裳放入小木盆中,又帶著懷疑的目光看了一眼父皇,快步離開了這處水榭。
晨風吹過,太液池的水麵上掀起一片漣漪。
李世民歎息一聲,神色憂愁地沉默不語。
等長樂公主走遠之後,接著東陽公主也來這邊洗衣服。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這個女兒,莫名覺得麗質也好,東陽也罷,這些女兒洗衣服的手法特彆熟練。
注意到父皇的目光,東陽也抬頭看去,見到父皇的臉,她清亮眼神帶著笑意,連忙行禮道:“父皇。”
李世民收回目光,拿出腰間的一塊玉佩,遞給她。
父女倆的距離並不遠,見她沒有伸手,便言道:“東陽,朕還沒送過你什麼,這玉佩陪朕多年了,賜給你了。”
聞言,東陽擦了擦手,雙手接過玉佩鄭重行禮道:“謝父皇。”
麗質現在多少有些不懂事了,李世民心中覺得還是東陽更懂事,看她鄭重收下玉佩。
李世民寬慰笑道:“剛麗質說朕對太子有成見。”
看她欲言又止,很為難的模樣,李世民愣神一歎,道:“罷了,朕知道了。”
東陽連忙又道:“女兒覺得皇兄是個很複雜的人。”
李世民搖頭,“承乾這孩子,你皇兄他……其實不複雜的。”
聽父皇憂愁的話語,東陽又是欠身一禮,而後繼續洗著自己的衣裳。
李世民坐在水榭裡,又提了提魚竿也不見魚兒咬鉤,說是來避暑的,彆苑確實也住得不錯。
可怎麼想都覺得不舒服。
但承乾是個喜歡看《齊民要術》的孩子呀,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會變得太壞。
或許是心有所想,李世民側目看去,就見到宮裡走出來一個身影。
這個身影看著挺拔,腳步又穩又重。
李世民又多看了一眼,確認正是太子之後,又收回了目光,繼續看著太液池的水麵。
“皇兄!”
身後傳來了女兒的話語。
“東陽也在這裡呀。”
“嘻嘻。”東陽笑了笑,道:“妹妹覺得這個台階用來洗衣服很順手,皇姐也喜歡來這裡洗衣裳。”
之後兒子的話語聲又傳來了。
“等明年高陽就十歲了,也讓她自己洗衣裳。”
“皇兄說的是,妹妹會教她的。”
言罷,李世民就聽見東陽的腳步踩著湖邊的碎石頭快步走遠了,等一個身影緩緩靠近身邊,問道:“今天的早朝結束了?”
李承乾回道:“餘下的事都交給老師去安排了,孤就有了空閒來看望父皇。”
李世民依舊提著魚竿,低聲道:“伱應該多學學玄齡的待人處世之道。”
李承乾回道:“兒臣一直在學。”
“嗬嗬嗬……”
“父皇何故發笑。”
“東宮太子行事如何,太子手下的人便會有樣學樣,你的言行能夠影響他人之時,就該收斂了。”
聽著父皇的說教,李承乾神色不悅道:“原來是許敬宗揍了那縣丞的事,有時候道理講不通隻能動手了,這隻是無奈之舉。”
李世民強調道:“還有一個縣尉。”
“許敬宗揍人與兒臣沒關係。”李承乾歎息一聲,揣著手又道:“但要將這種聯係強加在兒臣身上,孤也無話可說。”
李世民回頭看了一眼,見他神色多有不情願,還是耐心言道:“多年後,你會覺得朕的這番話是有道理的。”
一個太子有缺點也沒什麼。
無非就是揍了李元昌一頓之後,這種負麵影響會跟隨他很久。
隻不過是該有的少年脾氣與少年心性,等他長大一些,經曆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懂了,忽然覺得這個兒子與彆人家的同齡孩子沒什麼區彆。
李世民坐在凳子上,沉聲道:“互市的事,朕聽說了,滿朝文武沒有人站出來提出異議?”
“一點小手段而已,讓父皇見笑了。”
其實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心理博弈,朝臣與朝臣之間相互猜測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會想著提出異議,而是想著如何限製對方,因此矛盾轉移了。
水榭內,安靜了片刻。
“這種手段……你往後要少用。”
“謝父皇賜教。”
李世民乾脆放下了魚竿,走出了水榭,呼吸著早晨還有的新鮮空氣。
李承乾跟在父皇身側,落後了一步,陪著走在太液池邊。
一直走到彆苑,就聽到了弟弟妹妹的歡聲笑語,跳繩,踢毽子,或者是仰臥起坐是她們的晨練運動。
李治踢著一個藤球,球一直滾到了父皇的腳邊,他快步跑來,撿起自己的藤球,笑道:“父皇,皇兄。”
李承乾問道:“你的作業,如何了?”
李治道:“快寫完了。”
李慎道:“根本沒寫。”
言罷,見李慎要跑,被拆穿的李治怒道:“休走!”
兩個弟弟又風風火火跑遠了。
李承乾揣著手,歎道:“他們平時都是這樣鬨哄哄的嗎?”
父子倆少有的默契,此時此刻同時蹙眉。
“朝中難得休沐,父皇難得清閒能夠避暑,讓她們再快活一段時間也好。”
在彆苑前的石桌邊坐下,石桌上刻著棋盤,這是太子殿下命工匠造的石桌子,既能用來喝茶,也能下棋。
眼下,李世民不願意和這個兒子下棋,因幾次輸給舅父之後,已經很久沒有動過那種充斥著殺伐,充滿博弈的象棋了。
他拿出一份軍報放在石桌上,道:“有件事要你去辦。”
李承乾狐疑地拿過軍報,打開看著。
“軍報是昨夜送來的,牛進達駐防河西走廊,於闐人千裡奔襲到河西走廊帶來的急報,吐蕃人攻打了他們,死傷三千餘人,聽說現在吐蕃還在繼續攻伐。”
聽著父皇講述,李承乾也看完了軍報,將其放在一旁,揣著手坐下來,蹙眉不語。
李世民低聲道:“於闐以往一直臣服中原,隻不過現在國勢漸衰,吐蕃人便有了異心。”
見這個兒子還沉默著,李世民接著道:“朕知道,東宮與吐蕃大相祿東讚一直都有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