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牽著一旁皇姐的手,走回彆苑。
穿著道服的小兕子,看向提著燈籠的皇姐,道:“東陽姐姐,道長所言的道不同是什麼意思呀。”太液池的湖水傳來流水拍打河堤的聲音。
東陽牽著妹妹低聲道:“皇兄是一個善於將問題與事物分析的人,細致入微地觀察問題所在,從而用更實際的話語解釋出來,這或許就是皇兄與道長的不同之處。”
她接著道:“李道長執意不收我們的皇兄為弟子,恰恰說明了皇兄學問與道門的學識或許有矛盾的。”
小兕子小嘴不服氣地上翹著,道:“皇兄也能夠找到北鬥七星,織女星,太白金星。”
東陽笑著撫了撫她額頭的小碎發,道:“其實皇兄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能夠將東宮的學識用在朝中諸多政事中,這兩年皇兄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小兕子聽得一知半解,她隻能講述他聽到的話語,低聲道:“李道長說過,皇兄與他一樣都是通曉天地奧秘的人,因此皇兄不需要拜李道長為師,也不需要與袁道長學,皇兄所擁有的本領,就已經是萬千人所不能企及的。”
“倘若皇兄領悟了李道長的絕技與奧秘,讓李道長如何自處?”
東陽滿意地笑著道:“明達真聰明。”
小兕子驕傲道:“明達是最聰明的。”
這確實是一個天分極高的妹妹,四歲明智開悟的孩子,她的天賦太難得了。
而且她還有李道長為師,還有一個如此厲害的皇兄。
回到彆苑,小兕子跑入母後的懷中。
東陽提著燈籠與李麗質先行離開了。
長孫皇後抱著小女兒,看向一旁正在與高陽吵架的稚奴,也是長歎一口氣。
有些時候,這些孩子在東宮久居,身為孩子們的母後會念想孩子們。
可時日一旦久了,看到這些孩子又會很煩。
現在陛下已經沒什麼耐心聽稚奴講話了。
“陛下,李道長說到白露時節了。”
“嗯,明天就回宮吧,這幾個玩鬨孩子也該去東宮管著了。”
長孫皇後笑道:“也就東宮能夠管束他們了。”
白露時節到了,關中的清晨飄下一陣雨水,細密的雨水澆在關中。
一隊官兵來到渭南縣,來人是顏勤禮領著的京兆府人手。
另有一隊官兵前往了渭北縣,聽說要在渭北以東,潼關以西的臨渭一帶開辟二十萬畝的葡萄地。
臨渭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那裡的光照與水土很適合種葡萄。
顏勤禮此番來渭南縣一是為了開辟荒地,二是入秋之後,長安城需要大量的大蔥。
渭南縣令裴行儉親自前來迎接,如今的裴行儉已有了些許黑須。
見對方的目光,裴行儉躬身道:“顏書令,下官是關中各縣縣令中最年輕一個,留一些胡子是為了讓他們看下官能夠穩重一些。”
顏勤禮倒也不怪,他道:“今年的甜瓜收成不錯,入秋之後還要注意冬棗與甜梨的栽培。”
“下官都已安排好了,顏書令入縣查看吧。”
顏勤禮走入縣內,與裴行儉一路走著。
渭南位於關中平川的中心,也是關中農事的關鍵地帶,更是產糧大縣。
顏勤禮對他道:“涇陽與渭北如今也走入正軌,太子殿下十分牽掛渭南。”
“是呀……”裴行儉尷尬笑著,又道:“關中傳聞,太子殿下眼中就是看不得關中有荒地。”
“老夫這裡有一卷書,你且拿去看看。”
“喏。”裴行儉恭敬接過這卷書。
來到眼前一片大蔥地,這片高塬五頃地都種滿了大蔥,如今鬱鬱蔥蔥看著很是舒心。
見裴行儉已經打開了書卷,顏勤禮解釋道:“以後的渭南縣分兩區治理,一共分六個縣,伱依舊是這裡唯一的縣令,可做事不能大手大腳,按照京兆府的說法是……”
“細分管理。”
見裴行儉接話很快,顏勤禮搖頭有些慚愧道:“老夫的有些話語還不如你們來的熟練。”
裴行儉作揖解釋道:“顏書令來關中的時日並不長久,而下官時常看京兆府的文章,其實就算下官不會,鄉裡時常聽京兆府講課的鄉民也都會了,現在的關中各縣不僅僅要自己學,還要學得比鄉民們更快。”
顏勤禮頷首:“京兆府不能脫離這些鄉民,各縣的治理反倒是各縣縣民在鞭撻我等了。”
裴行儉點頭。
顏勤禮指了指身後跟著而來的幾個官吏道:“他們都是京兆府的文吏,可以幫助裴縣令治理渭南,京兆府下達的種種方略,他們心裡都清楚,今年渭南要開設六座作坊,集中人力進行生產。”
“喏。”
顏勤禮帶來的人多是年輕人,為首的一人行禮道:“裴縣令,下官京兆府文書記錄,張大安。”
隻有顏勤禮知曉張大安的真實身份,他是這一次建設渭南縣的小隊長,他也是郯國公張公謹的兒子,太子殿下安排他來渭南縣曆練。
因此還特地吩咐,不要隨意拿出張大安的身份說事,讓他與尋常官吏近一些,不能有特權。
裴行儉行禮道:“見過張錄事。”
年方才十九的張大安也行禮道:“見過裴縣令,往後多有來往,還望多多賜教。”
裴行儉看對方的氣度與舉動根本不像尋常人家的年輕人,隻是暗暗點頭。
京兆府的錄事文官隻是個八品官,而裴行儉是縣令是六品官,可京兆府將所有縣令的俸祿規格都提到了五品。
東宮太子主持朝中支出,因此漲俸祿這種事,隻要朝中沒人反對,太子殿下自然可以做決斷。
張大安麵對客氣的裴行儉,也絲毫不敢怠慢。
皇宮內,皇帝的避暑結束了,過兩天就要開朝。
李承乾帶著弟弟妹妹幫著父皇收拾甘露殿。
李世民黑著一張老臉,因這些孩子順手塞了一些東西入懷。
李承乾耐心的剝著石榴,有一粒沒一粒的吃著很是悠閒。
“朕給你的東宮洗馬,你轉手就送去了渭南縣?”
李承乾解釋道:“孤身邊不需要有太多人跟著,再說了張大安他自己也想做一番事,不如在京兆府領個官職,拿出去曆練一番。”
李世民神色不悅道:“張公瑾過世之後,朕一直對他們家有虧欠,這才讓他去東宮。”
“那兒臣東宮的官,兒臣還不能自己安排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