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葡萄真的豐收了,他們種出了好多。
祿東讚還想多看,可是被官兵押入了馬車。
鹹陽橋邊,李承乾與李泰正在釣著魚,在不遠處也有同樣正在釣魚的鄉民。
因東宮太子喜歡釣魚,不知不覺權貴人家,或者是尋常坊民也開始釣魚了。
這是一種不分老幼與身份高低的休閒活動,能夠在空閒的時候,拿魚竿出來,在寧靜的午後或者傍晚,就這麼坐著。
李泰坐在河岸邊,正吃著一張餅。
李承乾將魚竿擱在一旁,躺在草地上,看著一卷書。
護送太子與魏王的李績與李客師站在兩側,不讓周圍的鄉民靠近。
劉仁軌跟著李恪去跑基層了,因此現在來鹹陽橋釣魚就不會有一個掃興的人杵著。
等押送祿東讚與桑布紮的馬車到了,李績稟報道“太子殿下,禮部的人來了。”
聞言,李承乾這才坐起來,這位太子也不顧長發上還夾著一些碎草。
李百藥領著人而來,道“太子殿下,人帶來了。”
“大相兄,我們關中的風景如何?”
祿東讚呼吸著這裡的空氣,目光向著遠處熱鬨的鹹陽橋看去,道“關中的風景一直很好。”
李承乾也看向鹹陽橋,“孤記得,你當初第一次來使長安,也是從鹹陽橋來的吧。”
“是的。”
“你那時候來長安,路過鹹陽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
祿東讚回道“那時候的鹹陽橋沒這麼多人,而且河道兩邊也沒有這麼多的樹。”
李百藥與一眾官吏站在一旁,還有官吏擺好了桌案打算記錄今天的談話。
不過現在看來,太子殿下與祿東讚看起來就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
李百藥再一想,又覺得不對,太子殿下與祿東讚是對手,與鬆讚乾布也是對手,從來不是朋友。
還聽說現在的鬆讚乾布與大唐的太子年紀相仿,隻比大唐的太子年長一歲。
李承乾看著河麵道“伱看,關中的秋雨都還沒來,就有這麼多的落葉,看來今年的冬季會來得很早。”
祿東讚立在一旁,也回道“如果秋雨真的來了,那就是外臣在長安看到的第一場秋雨。”
“是孤疏忽了,你從來沒有在長安城看過秋雨。”
祿東讚稍稍低下頭。
李承乾道“這一次可以了。”
聞言,桑布紮有些意外,他連忙行禮道“謝殿下。”
有士卒遞來一盆肉串,李承乾接過木盆,先分給祿東讚與桑布紮,自己拿著一串,餘下的都分給了青雀與李績,李客師。
“青雀,你不要多吃。”
聽到皇兄的話語,李泰回道“皇兄放心。”
李承乾也不顧自己的魚竿,沿著河道走著,問道“孤還記得,當初你們吐蕃想要效仿我們大唐,似乎是用了一種計口授田的均田製,想要施行在吐蕃?”
祿東讚點頭。
“效用如何?”
見對方又沉默了,李承乾吃完了手中這串羊肉,把木簽交到身後的士卒手中,又道“大相兄何必有這麼多顧慮,兩國之間走動,交換一些治理經驗,不是什麼壞事。”
祿東讚遲疑地回道“太子殿下對吐蕃的政事很好奇嗎?”
李承乾點頭道“好奇呀,不隻是吐蕃,對這個世間的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好奇。”
祿東讚解釋道“其實施行很困難,吐蕃不像中原,很多牧場都在部族手中,讚普推翻了幾個部族,但收效並不大。”
“分配永遠是個不均衡的問題,我相信大相兄與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祿東讚問道“那殿下是如何做的?”
李承乾道“說來也是,其實大唐也有很多的問題,在治理上遇到的困境也不少。”
看太子苦惱的神色,祿東讚心中有了些許寬慰,原來都是一樣的,在治理方麵,麵對分配的困境,總是會束手束腳。
“聽說你們還招攬了不少吐穀渾人,正想著當初的慕容順退位之後,吐穀渾絕大部分族人都離開了,都被你們吐蕃接納了?”
祿東讚搖頭道“並不是這樣,讚普給了他們牛羊,讓吐蕃征戰,天可汗或許不知,當初伏允戰敗之後,很多的吐穀渾人對大唐還是記恨的。”
“這一點確實是我們沒有做好,讓你們占了便宜。”
殿下在和祿東讚談論著治理經驗,從當初吐蕃要壯大,鬆讚乾布從治理開始,遇到的種種問題,此刻一一地說著。
太子試圖從這些經驗中,找到吐蕃人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吐蕃起步很晚,鬆州一戰之後,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遇到了這一次大敗。
李承乾問道“之前的矛盾你們沒有解決,現在又遇到更大的麻煩,此戰大敗,鬆讚乾布麵對的人心的離散,在許多人看來,你們的讚普並不是一個多麼值得追隨的人。”
祿東讚行禮道“鬆州戰事都是外臣的一己之見,與讚普無關。”
言至此處,太子終於收起了笑容,就連一旁的幾個禮部官吏也都是鐵青著臉。
李泰還在鹹陽橋邊釣魚,他根本沒想參與這一次談話,吃著烤肉看著平靜的河邊,亦是沒有釣魚的興致。
四周的風冷了些許,說著秋雨,這場雨就要來了。
李泰皺眉看了看天。
李客師上前道“魏王殿下,就要下雨了。”
眼見午時晴朗的天空,此刻陰雲密布,李泰道“不著急,等皇兄與祿東讚談完。”
“喏。”
陰雲逐漸籠罩整個關中大地。
太子臉色一黑,這天也黑了下來。
李承乾又道“彆說這和你們的讚普沒有關係,這種話糊弄彆人也就罷了,還是大相覺得孤與朝臣也這麼好糊弄。”
桑布紮道“大唐已得到了青海。”
李承乾又往鹹陽橋走去,“那是大唐應得的,是我們的將士打回來的,本就該是我們的,難道還要大唐還給你們一半?”
雨水飄了下來,雨勢並不算大,李承乾站在鹹陽橋下,這裡可以暫時避雨。
禮部的官吏也來到這裡躲雨。
李承乾道“首先吐蕃要賠錢,賠償大唐在一戰的損失。”
聞言,桑布紮還想要據理力爭,正欲反駁,卻被祿東讚的眼神瞪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