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殿外是茫茫的大雪,李承乾行了禮數,便要跪坐在一旁,聽著父皇與母後的告誡,大抵上都是一些將來要如何如何與妻子生活的話語。
皇子成婚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各項事宜都要安排得體。
等三清殿的禮數結束,父皇母後就離開了,留下李承乾還需繼續跪坐著,就覺得饑腸轆轆。
李麗質與東陽帶著食盒恰到好處地從殿外走入,她們腳步匆匆走入溫暖的殿內。
東陽將一碗碗菜肴端了出來,道:“皇兄用飯吧。”
又見皇兄吃著飯菜,李麗質道:“妹妹又去看寧兒姐了,她與蘇姐姐要進行各種祭典,禮數都很好,皇兄可放心。”
李承乾望了一眼老祖像,叮囑道:“等朝中的賬目送來了,你就放到孤的寢殿。”
“妹妹都安排好了。”
一直到了入夜,李承乾這才走出三清殿,這些天忙著準備大婚,連平日裡的晨練都耽誤了,朝政耽誤不說,中書省多半也擱置了不少事。
揣著手在雪夜中走著,李承乾感慨著禮節的繁重。
風雪又下了一天一夜,冬至這天,陽光出來的時候,白雪皚皚的長安城在陽光下,一處處屋頂上的積雪反射著晶瑩的光芒。
今天是太子大婚,早晨時分,長安城便已是熱鬨一片,有官吏走在各個坊間,宣告著今天太子大婚的消息。
安靜得一個月有餘的長安城轟然變得熱鬨。
有人在街巷奔走,紛紛傳著這個消息。
京兆府今天一早就開始準備了。
不僅僅是長安坊民紛紛在朱雀門前的道賀,就連各縣的鄉民紛紛都來到長安城,為東宮太子道賀。
這是一場盛大的婚事,其規模讓整個長安城都動員起來。
許敬宗與上官儀走在一起,兩人走到了朱雀門前,今天陛下大宴群臣,五品及以上的所有官吏都被宴請。
走到朱雀門前,看到了滿地的紅紙,這些紅紙鋪滿了朱雀門前的路麵。
朱雀大街上,來來往往有不少人,他們拿著紅紙就要去給東宮太子遞去祝賀。
許敬宗笑道:“一個月前,陛下的旨意下達,杜荷就帶了十餘車紙張送到了京兆府,染成了紅紙,任何人都可以來領取紅紙給太子殿下遞去祝賀,杜荷為了給太子道賀,端是連錢都不賺了。”
上官儀撿起地上一張紅紙,看著上麵有些生疏的字跡道:“太子主持關中農事,彆說這長安城,放眼關中各縣,都自發地給東宮太子道賀,足可見民心之重。”
何止鄉民,還有不少軍中的老漢,朱雀門前站滿了人,還有人群正在湧向朱雀門,因東宮太子會在這裡迎接新婚的妃子入皇城。
長孫無忌與李衛公一起走入承天門,房玄齡以及一眾朝臣紛紛而入。
一架裝點華貴的金車從蘇亶家宅邸而過,在一群宮女與皇子公主的簇擁下,將太子妃請入金車,而後又去了許國公府邸,將寧兒也送入了金車中。
隨之送入皇城還有一車車的嫁禮,奢華到令人嘖舌。
東宮太子轟動長安城,波及了關中各縣。
人群中,劉仁軌在人群中墊著腳,抬著頭看到了從朱雀大街緩緩駛向朱雀門的金車,以及後方一駕駕的車上放著的金銀。
他低聲道:“太子成婚,竟然如此奢華,此風不能助長。”
李恪道:“皇兄說得沒錯,你果然是個很掃興的人。”
劉仁軌低聲道:“應該節儉一些的。”
朱雀門後,一個穿著一身紅衣的男子,正在朝著門外走來。
這個男子的眼神中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威嚴。
這是一個肩膀開闊,身姿挺拔如鬆的男子,從貞觀七年至今,這位東宮太子早已褪去了稚氣,即便那雙眼眸中還有一種生人勿進的氣質。
可在眾人眼中,大唐最尊貴的皇子就該是這樣的人,就該是生人勿進的。
當李承乾完全站在人前,人群中傳來了歡呼聲。
隨著太監一聲高喝道:“迎太子妃!”
金車繼續朝著朱雀門而來,到了近前,李承乾接過馬車的韁繩,牽著金車,一路走入了皇城。
李治與李慎正踮著腳朝著城牆下張望著,他們的個子還不夠城牆高。
“皇兄進去了!”
李慎吃力地抬著一籃子的銅錢,向著朱雀門下傾倒。
李治也拿起一籃子的銅錢撒下朱雀門。
皇城內,李承乾一手牽著馬兒的韁繩,三匹馬兒拉著金車,從一眾文武以及所有勳貴麵前走過。
向世人宣告東宮太子成家了。
一直進入承天門,李麗質與東陽分彆扶著寧兒姐與蘇氏一起下了車,跟在皇兄的身後。
太極殿前,站滿了人,這些人都是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吏。
李承乾從太極殿前廣場的中軸線一路走向太極殿,兩側皆是大唐的官吏。
其中下至五品官吏,當然也有一些缺席的,有的不在長安去了彆處任職。
李承乾餘光看著一張張陌生的臉,也記著一個個熟悉的人。
有些人或許是身體不方便,禦史一列少了許多人,多半是先前因支教之策被許敬宗揍得來不了。
還有殿中侍禦史的位置上,張行成邊上的杜正倫也不在。
今天的太極殿格外威嚴與乾淨,好似被翻新過一樣。
太極殿前的廣場很安靜,從高處望去,一個穿著紅袍的男子領著兩個女子,她們穿著一身紅衣,頭戴著金燦燦的發冠。
其後還有兩個身穿襦裙的女子,那是長樂公主與東陽公主,從滿朝文武中走過。
風吹過的時候,衣袍與長發一起飄了起來。
李承乾走到太極殿內,在這裡的都是各家的親眷,以及朝中的重臣,還有父皇的兄弟姐妹。
“爺爺,父皇,母後。”李承乾作揖行禮。
兩個妃子也跟著行禮,依次喚著。
隨著禮官的一聲高喝,李承乾領著妃子行跪拜禮。
長孫皇後笑著看這一幕,多看片刻,就覺得她們與承乾仿若是天生的夫妻。
跪拜禮結束,群臣起身高呼道:“恭賀陛下,恭賀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