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的皇帝不同,現在的皇帝不會與朝臣討價還價,想要辭官的一概都準了。
當年兩位輔政大臣離開,皇帝都沒有多加挽留。?接下來又是關於建設的旨意,大抵上都是一些鼓勵生養孩子,並且增加房屋建設的事。
一直到了午時,太極殿已接連給了五道旨意。
午時過去了半刻,又是一道旨意,“禦史台增補河道巡查官吏,工部安排工匠,由魏王與吳王主持。”
人們還在消化著這道旨意的深意,緊接著又有旨意傳來。
“官以正氣持之,人間無正氣,則國不寧,鄭公勸諫之言以警醒世人,命崇文館編撰《文貞錄》願貞觀年間軼事流傳不止,命弘文館編撰《貞觀政要》”
這道旨意就顯得很簡單了,隻是兩道編撰書籍的旨意。
自兩晉南北以來,禮法一度喪亂。
以前還在為儒道兩家爭論,治國或以儒,或以法家,又論王道……
不過乾慶一朝並沒有受限於此,在諸多古老治國理念的學說中,陛下哪家都沒有選,而是選了一個對大唐意義深遠的人,魏征。
《文貞錄》的文貞二字便是魏征的諡號,皇帝又將鄭公抬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將治國理念與朝政主張,以鄭公的思想為主,以唐律為核心,教化官吏。
或許這種方式,並不會引起太多人的爭論,也不會像儒家典籍那樣,動輒引起長達數十年的爭論,那種爭論會令國家長久沒有核心的治國理念,以至於陷入混亂。
因此,乾慶一朝的理念很明確,且簡單。
明確的點明鄭公的主張,戒奢以儉,賞罰分明,不徇私情,居安思危,善始慎終……
皇帝將鄭公作為天下文人的標榜。
魏征的話語所有人都要背誦,孩童從蒙學開始就要通讀。
在這個手腕強硬又極度集權的皇帝安排下,今年的朝會上大唐乾慶一朝,文治的主要基調就此定下了。
也不知是從哪裡飛出來一隻鷹,或許是哪個胡人帶入長安城的,它撲扇著翅膀從長安城的坊市掠過,越飛越高,又掠過了圍得水泄不通的朱雀門。
承天門後,視野的儘頭就是太極殿。
皇帝坐在太極殿內,神色平靜地聽著殿內朝臣們的爭論。…。。
今天是新年的大朝會,這位皇帝穿著隆重的天子冠服,目光所及是滿朝的文武官吏,以及太極殿前一眼看不儘,從太極殿一直排列到承天門的文武臣子。
李承乾也見到了那隻飛掠而過的鷹,陽光下甚至能夠看到它羽毛的顏色。
大殿內,從蔥嶺而來的使者,正在用生疏的關中話,念誦著大食人的國書。
這是大食第四任阿裡發所寫的國書,國書內容無非就是願與大唐交好,大食願意與大唐交好,從此互為友鄰。
他的話語聲落下,李承乾依舊端坐在皇位上,麵色平靜沒有話語,其實心裡很不喜歡這些話。
許敬宗站出朝班道:“陛下,大食人如此自持,竟要與天可汗平起平坐?”
郭正一站出朝班道:“大食應該派出使者前來大唐,向大唐俯首稱臣。”
梁建方站出武將一列的朝班,朗聲道:“陛下!末將附議!大食人如此張狂,孰不可忍!”
英公還是站在武將一列的最前麵,穿著如今當朝一品的朝服,沉默不語,巋然不動。
在對外的立場上,文臣武將站在了統一戰線上。
褚遂良道:“許尚書頗有鄭公當年之風,陛下!臣以為大食哈裡發該來太極殿請罪。”
那大宛國而來的使者跪拜在地不敢言語。
眼下諸多國事都吩咐完了,李承乾道:“當初蔥嶺一戰,是因你們蔥嶺諸胡幾次劫掠,朕幾次派使者說和,爾等卻不聽,昔日怛羅斯一戰,大唐是為了護衛伊犁河,那時大食人膽敢冒犯我大唐的國事。”
“現在大食一句求和,這件事就這麼算了嗎?”說著話,李承乾緩緩站起身。
群臣見狀,當即齊齊行禮。
“大唐與蔥嶺諸胡的恩怨不用外人插足,當初大食人衝撞我大唐兵馬的賬,朕早晚要與他們算。”
皇帝的話語清晰且有力,落在每個人的眼中。
英公李績率先行禮,道:“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群臣跟著山呼。
李承乾一揮寬大的衣袖,眼神帶著寒芒盯著這個大宛國而來的使者。
這位使者跪拜在地,似乎感覺到陛下冰冷的目光,正不住發抖著。
“朕告訴你,大食與大唐還有賬沒有算清楚,在此之前,朕不會考慮任何的議和條件。”
“喏……喏……”大宛使者牙齒都在打哆嗦地應道。
天可汗的氣場強大,光是聽那話語,就令使者跪在地上顫抖不止。
李承乾也道:“各部依照中書省安排,各自施政,退朝。”
群臣再一次行禮。
太極殿內還沒有人挪動腳步,直到陛下離開,徹底看不見陛下的身影之後,才有人大口呼吸。
今天散朝的時候,群臣依次離開了太極殿。
隻是,今天,眾人離開太極殿之時出了一點意外。
那個替大食帶來國書的大宛使者在太極殿的台階跌倒了,發出了一聲慘叫,摔下了台階。
再看他摔倒在地,抱著腿,看來是膝蓋受了傷,而從膝蓋的彎曲程度來看,一條腿顯然是廢了。
“蔣師仁!”有禦史大喝道:“大殿前,你竟然行凶!”
朝臣紛紛停下腳步,隻有英公依舊一路走著,對身後的動靜沒有任何反應。
見周遭的朝臣紛紛停下腳步,蔣師仁一臉不在乎地道:“我行凶?我行什麼凶!”
(本章完)
張九文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