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比試(1 / 2)

第484章?比試

乾慶九年四月,正是關中景色最好的時節。

皇帝邀請了朝中諸多大臣在渭河邊看著景色,皇後與寧妃也邀請了諸多大臣的女眷。

皇後與一群女眷坐在一個高坡上,從這裡可以一眼看到,正在玩鬨的孩子們。

小於菟策馬在草場上,張弓搭箭,一箭就落在了靶子上。

而後又有一個孩子策馬入草場,同時也張弓搭箭,一箭落在了靶心,比太子更精準。

圍觀的孩子們又發出一陣歡呼聲。

十三歲的於菟拉住韁繩,看到對方將自己的箭術比了下去,大聲喝問道:“報上名來!”

“崇文館學子,王孝傑!”

於菟眼神中燃起了挑戰的興致,朗聲道:“崇文館學子中竟有如此人物!”

王孝傑抱拳道:“見過殿下。”

於菟朗聲道:“可願拜在領軍衛麾下?”

王孝傑也朗聲回應道:“在下隻想讀書,隻是赴約前來與殿下較量箭術。”

兩個孩子的年紀差不多,於菟對這個同齡孩子又多了幾分賞識。

蘇皇後看著這一幕低聲道:“這些孩子聚在一起就是容易鬨。”

梁國夫人道:“皇後,孩子們就要熱鬨一些的。”

“師母說得是。”

聽到皇後稱呼自己師母,梁國夫人笑著道:“怎能當得起皇後稱師母。”

蘇婉牽著師母的手,道:“梁公是陛下的老師,夫人當然是師母。”

梁國夫人捂嘴笑著。

一旁的其餘婦人都知道,這個梁國夫人就不是一個好惹的人,彆看她在皇後這邊如此和藹,平日裡做鄰居的幾家都清楚,房玄齡家的妻子最彪悍。

小鵲兒領著一個小女孩而來,這個小女孩好似剛學會走路,走得很辛苦。

蘇婉問道:“這是誰家姑娘?”

那丫頭看了看牽著手的公主殿下,又看看眼前這位華貴的皇後,有些笨拙地行禮道:“小女上官婉兒。”

梁國夫人解釋道:“她是上官儀的孫女。”

蘇婉好奇地看著這個小丫頭,道:“是個很靈醒的丫頭。”

小鵲兒又領著上官婉兒離開了,兩個丫頭似乎很合得來。

在後方,是陛下與一群大臣正在散步。

以前陛下還是太子時,總是孤身一人。

現在陛下身邊有了這麼多臣子相隨,已不是當年孤身一人的模樣了。

李承乾道:“老師,按照未來十年的發展,金錢會不斷地流向運河與關中。”

年邁的房玄齡拄著拐杖道:“這樣也好,金錢集中,朝中收起賦稅也更方便了。”

一旁還有人推著輪椅,待梁公走得累了就能坐在輪椅上,推著他老人家走。

相較於年邁的梁公,陛下的舅舅也就是趙國公雖說須發也白了大半,但身體顯然更好,縱是須發白了,還保持著風度,頗有一種老年帥哥的風範。…。。

修繕運河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好在用了幾萬人力,用了十餘萬貫,耗時兩年總算是建設成了運河的漕運。

現在的運河才能暢通使用,也算是將楊廣當年留下來的工事加以完善了。

也不知楊廣在開鑿這條運河時,是否有想到過現在的局麵。

運河造福了沿岸的道州,隻是當工部真的開始接手運河的修繕事宜之時,一度想要罵楊廣。

因楊廣當年開鑿運河挖塌了好幾處平原,導致乾慶一朝的工程到了後半段,大部分人力都在清淤泥。

原本最多五萬人的準備,一下子擴招到了近十萬人,朝中的成本陡然劇增。

大興基建真不是人乾的事,修建運河同樣真不是人做的事,朝中想要將拋出去的修繕成本收回來,這本錢不知要經營多少年,才能回來。

說不定在回本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事,還要繼續修繕,本錢繼續加大。

修繕運河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縫縫補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文學館一度增派了上千人,到現在還在運河沿岸實地察看地質情況。

好在現在能夠暢通運行了,既然建設好了這條運輸線,往後朝中就要做好隨時修繕的準備。

李承乾又道:“朕聽聞了周邊諸國的戰事,南詔也就罷了,給小勃律國與吐蕃送去了旨意,他們總算是停戰了。”

許敬宗道:“趙國公,近來陛下為諸國這些事,費神許久。”

李承乾笑道:“倒也說不上是費神,朕希望天下太平,不要總是打打殺殺的。”

許敬宗連忙道:“臣也如此以為,若是天下都太平了,陛下也就不用這麼費心了。”

跟在一旁的褚遂良臉色一黑,心說真想將許敬宗的嘴撕了。

上官儀咳了咳嗓子,對許敬宗這人的言語,也很不滿。

不過許敬宗還是一個很忠心的人,陛下讓他去西域種樹,說不定他真的就去了。

短暫地沉默了片刻之後,長孫無忌道:“聽說攻打小勃律國的吐蕃兵馬是茹來傑所帶。”

“朕在王玄策的軍報,以及蔥嶺的軍報中見到過這個人的名字,聽說他垂垂老矣,沒想到他活到了現在。”

長孫無忌接著道:“鬆讚乾布常說他是吐蕃的讚普,可如今他在長安無法控製吐蕃,就算是在吐蕃的桑布紮,其權勢也不能與茹來傑抗衡,這個茹來傑在天竺與蔥嶺的兩次大勝,在吐蕃軍中很有威望。”

“陛下。”長孫無忌接著道:“先前茹來傑貿然向小勃律開戰,陛下一道旨意就讓他停戰,他還是很忠心。”

李承乾嘴裡嚼著杏仁,“舅舅說得在理,茹來傑挾兵權自重,是要告訴朕,他能夠號令吐蕃,朕應該放棄鬆讚乾部,從而讓他扶持一個新的吐蕃讚普。”

“此人是吐蕃的智者,也是吐蕃的大臣,這位老者城府很深頗有算計,是一個很棘手的人,朕覺得不好對付。”…。。

長孫無忌低聲道:“不如派人暗殺?”

“真的可以嗎?”

房玄齡道:“陛下,老朽以為隻是刺殺太過拙劣了。”

李承乾道:“老師以為呢?”

思忖了片刻,房玄齡低聲道:“茹來傑在吐蕃手握兵權,他是吐蕃的大臣又是有兵權,這樣的人威脅太大了。”

從道義上來講,大唐與吐蕃是兄弟之交,大唐作為上國如此算計他們不太好,不是很地道。

可他與小勃律的戰爭,也充分體現了一個文臣掌握兵權後,他的權力有多大。

他甚至可以不看鬆讚乾布的臉色。

換言之,吐蕃的內部有很大的問題,權力還是失衡了。

長孫無忌雙手背負,停下腳步,“陛下,祿東讚的兒子如今還在長安城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