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胖子出血不少,這點經費趙向北就決定幫胖子出了。
“地點在哪裡?”張教授仿佛沒有聽到這句一般,衝趙向北問道:“我先去實地看看,再協調一下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
考古的事情,交給張教授這種專業的人去做完全可以放心,何況還有趙向北暗中推動,郭泰來一點都不擔心。吃飽喝足,郭泰來直奔工作室,兩根槍管而已,看設計圖又不是多難,隨手做了就當消食。
材料已經送到,是兩根特種鋼條,不是鋼管。趙向北知道郭泰來的習慣,哪怕是要做槍管,郭泰來也樂意自己鑽出來而不是拿著無縫鋼管拉膛線。不是矯情,而是精度問題。所以趙向北給郭泰來送過來的,就是兩根方的鋼條,尺寸足夠做設計圖上的狙擊槍管的。
這兩根鋼材,已經釋放過應力,並且還有各種的物理屬性指標說明。郭泰來看了看,頓時間明白為什麼趙向北說不好加工了。硬度高,強度高,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讓一般的師傅頭疼了。
郭泰來將兩根鋼條豎了起來,一頭隨手加工一個孔,將鋼條吊在空中。然後才手握著其中一根,開始釋放出納米機器人,從下到上一點一點的切割加工。當然,機器還是要打開的,怎麼也得弄出點聲音來。
鋼條上的碎屑紛紛的掉落,一點一點的按照郭泰來腦海中的3d圖紙漸漸成型。如果有人在旁邊看著的話,絕對會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正常的加工流程,肯定是先粗加工成粗胚,留出足夠的尺寸餘量進行精加工,最後再精磨拋光什麼的。但即便是粗加工,也肯定是製作出一個大樣,再慢慢精加工到位。
可郭泰來的加工不是這樣,而是從一開始就直奔成品去的。設計圖紙也好,工件形狀也好,都已經在郭泰來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詳儘的三維加工圖紙,郭泰來隻要按照腦海中的效果圖,把多餘的部分去掉就行,相當於是在整塊工件上挖出成品。
郭泰來加工的開心,可在外人看來這就太恐怖了,直接就出成品,旁人根本就無法想象。
現在納米機器人可以離體一厘米,這就保證了郭泰來可以進行更大範圍內的加工。不過暫時速度還是沒有提起來,一個小時最多也就隻能做出來三十多厘米,還好兩根槍管長度加起來也沒有一米六,隻用了五個小時就全部完成。
做完槍管之後,郭泰來還是讓槍管保持豎起來的狀態,又隨手加工了兩個包裝盒,能確保槍管穩定的豎著吊在包裝盒當中輕微固定,這才連夜給趙向北打電話。
對於郭泰來大半夜給自己打電話說做完了,趙向北居然一點都不覺的驚訝。胖子的手速一直是這樣,要是沒做完才奇怪。
第二天一大早,趙向北和路誌明就開著車子過來取貨了。隻不過看著郭泰來居然是豎著放包裝盒,忍不住撇嘴。
“豎起來放,這多不好拿啊?”趙向北對於郭泰來這麼小題大做很不以為然,那是槍管,難道使用的時候讓戰士們豎著用?
“我不和外行講專業道理。”郭泰來直接給了趙向北一個白眼:“我隻負責我交貨的時候是最佳狀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