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上)(2 / 2)

神工 任怨 3585 字 11個月前

1933年的老車床,導軌磨損嚴重不說,因為某次搬運過程中摔了一次,有輕微的形變。因為隻是紀念意義的車床,所以就重新安裝了回去。

想要修正導軌,最簡單就是換新的,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1933年的老車床可沒有備件,沒有全新的導軌更換。畢竟德國下水道那隻是段子,而不是事實。

不換新的,磨損嚴重就隻能整體精磨之後刮削鏨削出來,通俗的講就是鏟出來。

導軌粗加工是磨床,精加工其實是靠人工加工出來的。技藝高超的工人拿一個精細的鏟刀,用測平儀發現哪不平後,就用小鏟子在那鏟一下,一個導軌要鏟好幾天,最後出來的導軌上密密麻麻到處都是花紋,其實這是鏟過的痕跡。

能鏟導軌的,至少也得是鉗工五級的水平,也就是郭建軍那個水準的,那是入門級。

即便是鉗工八級的大高手,想要精細的鏟出一條合格的導軌,至少也得幾天的時間。吃功夫的除了手藝之外,還有測量。

胖子本來是個學生,他的業餘時間全都投入到鉗工活當中,也不可能在這個年紀成為鉗工八級。彆說八級,就算胖子勤快,能有個二三級就不錯了。

俗話說的好,三年一個精車工,十年一個爛鉗工,這可不是說說而已,鉗工,那是最吃功夫的。從胖子借到工具到現在滿打滿算才三個小時,能做什麼?

可現在劉老眼前看到的情景卻是完全顛覆了他的常識。車床床身上竟然有一根嶄新的導軌,這怎麼可能?

不對,不是新的。劉老經驗實在是太豐富了,驚訝了一下就發現這並不是全新的導軌,而是經過精細加工並且拋光過的導軌。

習慣性的伸手在導軌上從一頭摸到了另一頭,摸的過程中劉老甚至閉上了眼睛屏住了呼吸。他們這一代的老工人,手指的觸感就是最精密的測量工具,有時候比尺子還要精準。

導軌筆直勻稱光滑,沒有一點偏差,至少劉老還沒摸出來有什麼偏差。根據劉老的經驗,整根導軌的平整誤差完全在一絲以下,他甚至摸不到一點凹凸的感覺,和手工鏟除的導軌那種花紋狀完全不同。

“高手!”這是劉老腦子裡的第一反應。一想到這麼年輕的一個胖學生竟然有這種水準,劉老的身體就忍不住的哆嗦起來。

劉老的反應讓郭泰來看的一陣心驚膽戰,這老頭要是在這裡出個好歹,那可怎麼辦?

“吃午飯沒,胖子?”劉老忽的問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吃了!”郭泰來不知道劉老為什麼要問這個,急忙回答道:“九食堂吃的。”

這下劉老有譜了,從這裡到九食堂,來回加上吃飯排隊,怎麼也得四十五分鐘。然後除去拆裝老車床的時間,也就是說,眼前這個貌不驚人的胖子最多隻用了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整個導軌的刮削平整作業,還順手做了個拋光,這家夥是怪物嗎?

“明天上午到鉗工車間等我。”劉老忍住激動,給郭泰來留下一句話,然後一路琢磨著該怎麼調教胖子,施施然的離開了,留下一頭霧水的郭泰來,摸著腦袋,半天沒反應過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