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 is not enough,郭泰來喜歡這個名字。造好之後,這艘船名字就叫“the world is not enough”。
郭泰來造過的最大的車子,也就是裝甲大巴,全長才十二米,這艘船的長度達到了42.4米,裝配的難度大大增加。零配件和各種細微結構的加工郭泰來可以輕鬆完成,但是最後的裝配肯定耗費的時間更長。
當然,郭泰來肯定不會使用原版的paxman柴油發動機,他有更好的選擇。二十年後羅羅發動機和奔馳收購了mtu公司之後,推出了新一代的mtu係列船用柴油發動機,體積更小,功率更大,油耗更低,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燃氣輪機這塊,原裝的lying噴氣渦流機tf40最大功率隻有四千多馬力,很顯然,郭泰來有未來更好的設計,比如羅羅的mt7船用燃氣輪機,功率更高,隨便達到六千到七千馬力,同樣具備體積更小更省油的優勢。事實上,未來在2012年,這款mt7船用燃氣輪機是被選為美國海軍船—岸連接器(ship—to—shore ector,ssc)未來氣墊船的動力係統。
實際研發燃氣輪機,肯定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各種論證,精密加工,然後各種階段的試車,幾乎就是造航空發動機了,不過這些工作流程到了郭泰來這裡幾乎全部都省略。公司裡的幾個研究過航發的工程師也全都被分派了任務,配合公司裡一批軟件工程師完成燃氣輪機控製係統的開發,其他的活郭泰來全包了。
精密加工?即便是二十年後,羅羅的加工能力也不敢和郭泰來現在相提並論。郭泰來可是按照航空發動機的標準來製造的船用燃氣輪機,光是這個精密度和郭泰來的裝配,就足以在標準輸出功率上提升一兩個百分點了。
光是為了這兩個燃氣輪機,郭泰來就不得不在自己的恒溫工作室裡忙碌了整整半個月,才算是把加工和裝配都全部完成,然後運到了船塢這邊。控製程序並沒有直接在燃氣輪機上測試運行,郭泰來在自己的體內用納米機器人搭建了一個模擬環境,完整詳細的測試了整個建造時間,幾乎在乾活的同時都在不停的測試,然後發現bug,讓程序員修改,直到滿足自己的要求。
船體加工,郭泰來把所有的鋼材全部替換為鈦合金,能用鋁合金的全使用鋁合金,能用複合碳纖維材料的就使用碳纖維材料,儘可能的減輕船體重量。
從六月下旬郭泰來回國京城呆了兩天就趕到魔都造船廠,一直到八月下旬,郭泰來幾乎是廢寢忘食的撲在了這條超級遊艇上。從機械加工到管線布置,從加工金屬零部件到木製家具,從裝潢到最後上漆,全都是郭泰來一個人津津有味的完成。
郭泰來也樂在其中,渾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期間隻是和父母師姐和楚菲打了幾個電話,其他人一概不聯絡,全都交給林嘉怡應付,在完成遊艇之前,郭泰來不打算讓任何事情分心。
不到點兩個月的時間,倉庫裡的各種原材料就從原料狀態變成了一條四十多米長的超級遊艇。
遊艇外表是白色的色調,兩邊船舷和船尾上,則是暗金色的英文“the world is not enough”,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