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來現在是以水木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身份發表論文,所以論文的發表單位就是水木大學醫學院,天經地義,毫無問題。連續兩年發現人體新器官,更改兩次人體解剖學的教科書,這絕對是新世紀絕無僅有的壯舉。而且這種共焦激光顯微內鏡的探測技術明顯對於醫學界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這些,全都是以水木大學醫學院作為發表單位的。這下子,醫學院想默默無聞都不可能了。
“還寫什麼推薦?”楊教授也是笑:“小郭現在自己已經是幾個頂刊的常客了,他自己的名氣就是品牌,何必還要我們幾個老幫菜推薦呢?”
新人要發表頂刊肯定是困難重重的,但是已經發表過好幾篇重磅論文的郭泰來,怎麼可能還會被當成是沒什麼名氣的新人來處理呢?正如楊教授所說,郭泰來的名字已經是品牌,隻要署名發表過去,三大頂刊的編輯都會認真處理,絕不會馬馬虎虎的直接扔進垃圾箱。
當然,三篇論文質量肯定不一樣,所以發表的刊物也不同。探測技術是有設備專利的,還是發表到之前納米微針和靜電紡絲技術常發的那個醫療設備專刊上。發現新器官這篇,《自然》或者《科學》或者《細胞》三大頂刊都可以,隨便挑。至於新器官在中醫針灸當中的用途探究這一篇,可能暫時隻能先發在國內的刊物上。也好,之前郭泰來也沒有在國內刊物上發表過,正好刷一個存在感。
院長和幾個教授簡單的一碰頭,大家就商定好了三篇論文的去向。會不會發表?會不會被退稿?這已經不是問題了。郭泰來的論文質量很高,你家不要有的是刊物要。
“加上這三篇,小郭的論文有幾篇了?”鄭院長多問了一句。
“我算算。”楊教授掰著手指頭開始計算起來:“已經發表的,低溫冷療,睡眠艙,納米微針,骨間質血管,這是四篇了。還有一篇靜電紡絲,隻需要臨床數據填充就可以發表,又一篇。再加上這三篇,八篇。”
“單從論文數量上來說,八篇論文也足夠畢業了吧?”鄭院長隨口說道。
“從質量上也夠了。”楊教授接口笑道:“nsc三大頂刊兩篇了,其中一篇完全可以做為學位論文答辯了。”
“那就安排一下,等那篇靜電紡絲的臨床數據完成論文發表之後,琢磨著給小郭明年春季或者夏季畢業答辯吧!”鄭院長也是苦笑:“你也知道,不知道多少人打招呼想要讓小郭早點畢業拿到學位了。”
“行!”楊教授也不矯情,反正他現在作為郭泰來的指導老師,除了是納米微針的學術權威專家之外,恐怕接下來還是靜電紡絲技術的權威專家,這麼好的弟子不讓畢業?開什麼玩笑?何況,正如鄭院長所說,打招呼的人已經不是一個兩個了。能拖兩年半到三年,醫學院也是到了極限了。
“我們這邊沒問題,還得問問小郭自己的意思。”楊教授雖然自己答應了,但並沒有替郭泰來做決定:“小郭要是自己不想畢業,我們可沒辦法強迫他。這方麵,院長你得和那些人說好,彆他們工作做不到賴在我們頭上。”
“那是自然!”鄭院長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被甩鍋的,聞言立刻點頭道:“還是以小郭自己的意思為主。這段時間,我們還是先研究一下那個共焦激光顯微內鏡吧,臨床上也可以試用一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