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馮子年(2 / 2)

徽光 向意晚 4026 字 2個月前

朝廷既要核實各地提拔上來的官員底細,那免不了要盤查各個官員的戶書籍契、家中人口以及有無親屬在朝中任職。

其中一個來自潮州的姓馮的官員,正是此番被提拔進京任職言官的人選之一,許是為了給自己的門楣添添光彩,洋洋灑灑寫了一堆人,細致到這些官員姓甚名誰家住何處任何官職有何政績都清清楚楚。

負責審閱這些卷宗的吏部文官核實了一下情況,竟發現都是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唯一一個和此人有些近親乾係的族兄,卻又不在吏部存檔的官員名簿中。

於是吏部便懷疑這個姓馮的官員作假。

作假這事往小了說是麵子功夫,可往大了說涉及私德,底下的官員拿不準,自然就報到了陸舒窈這裡。

言官的品行是考察的重中之重,且殿下多次耳提麵命讓吏部多多留意這批官員的底細,陸舒窈自然留了心,卷宗看得就很認真,這一認真就看出了意外之喜。

據這姓馮的官員自己表述,他有一個族兄名喚子年,元昭元年的貢士,在江東任職小官,沒什麼顯赫的政績,唯一可以引為一談的就是此人曾跟隨使團到訪過江南。

“馮子年?”

流光仔細琢磨了一下這個名姓,篤定道:“沒有聽過此人。”

“隻是一名小官員,且並未在金陵任過職,殿下沒有聽過很正常。”陸舒窈解釋。

“既然此人也曾到訪過江南,那為何年前爾等核查後沒有一並報上來?”流光問。

雖說當初吏部和大理寺隻查到王贄敬到訪過天仙樓,但從前朝至今所有出使過江南的使團皆被吏部編成名簿交由流光親閱過,她印象中也並無姓馮的官員。

“這就是奇怪的地方。”陸舒窈道,“除了使團名簿中並無此人的存在。從前朝至今吏部存檔的官員名簿中也沒有這個人。”

大魏吏部乃六部之首,統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凡是在朝為官的官員,除了武將,其生平、任職詳略在吏部都有存檔。

是以在查出元昭元年任職江東的官員並無馮子年這個人後,未免底下人的疏忽,陸舒窈直接調了從前朝至今的所有卷宗,一番折騰查下來也一無所獲。

所以,是那姓馮的官員說了假話?

可這謊話扯得過於巧合,竟處處與朝廷在查的人員相符。

流光神色微微沉了沉。

“吏部沒有記載,禮部呢?元昭元年的貢士,那在當年也是上了花名冊的,禮部該有存檔才對。”她淡淡道。

這正是陸舒窈接下來要稟報的。

“吏部查無此人後,臣特意拜訪了禮部尚書於大人,未免事情聲張,特請於大人悄悄調了當年貢士榜的名冊,經查,確有馮子年這個人。”

確有?

那就有意思了。

一個在當今登極初年便上了榜的貢士,其遠親族弟都知其在何處任職是何職位有何政績,卻偏偏不在吏部統管的官員名簿中。

那又是誰抹去了這個人的痕跡呢?抹去痕跡的人又為何要動這樣的手腳?是因為這個人也曾去過江南嗎?

“此人與王贄敬有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