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魏律》(2 / 2)

【就是不聽話的就殺了唄?這麼簡單?】有後人回答。

【司馬家這麼不做人嗎?】

【司馬家,嗬嗬】現代和古代後人對司法皇室的印象都不咋地,五胡亂華說是促進了民族融合,事實上比南宋還要恥辱。

現代教材也就是為了民族感情,所以才淡化處理了那段曆史。

伍愛華絲毫沒有理會這些彈幕,繼續說道:“另外,但是曹操不是用‘科’這種臨時法律形式頒布律法嗎?魏朝成立後,為了和漢朝相區彆,他們選用了‘格’來作為臨時性立法,代替了‘科’的使用。”

“魏律將刑罰的種類設定為:死、髡、完、作、贖、罰金和雜抵罪。”

“這些刑罰怎麼行駛,我們後麵再說,在解釋這些刑罰之前,必須先要說明一件事,就是魏國的人才選拔製度。”

“這項製度我之前和大家說過很多次了,是一種阻礙人才流動和固化階級的製度。”

“但其實,這不是這項製度設計的本意,這項製度其實是曹操主導提出的,我們都知道,曹操那叫一個求賢若渴,為了求得賢才,他是推心置腹,天天作詩。”

“什麼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伍愛華說著:“就差明著說我是一棵梧桐樹,鳳凰們趕快來我這裡棲息啊!”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有正常的邏輯,都能明白,曹操提出九品中正製,絕對不是為了讓那些世家憑借血緣占據高位、屍位素餐,也不是為了讓魏晉出現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這一情況。”

“魏晉世家氣焰有多囂張呢?”伍愛華舉例道:“這麼說吧,那時候皇帝想要嫁女兒,世家都看不起公主,不願意娶!”

“這時候可能

有人要問了,既然看不起公主,那麼是不是也看不起皇子?”

伍愛華回答道:“確實,世家看不起皇子,但還是看得起皇帝的,所以嫁了不少女兒給皇帝。”

“畢竟娶了公主也不能讓家族更進一步,但是生下皇子就可以做攝政太後或者攝政三公了。”

伍愛華這話說完,曹操就忍不住開始琢磨起了九品中正製存在的問題。

“曹老板當時是這樣設計九品中正製的,”伍愛華說道:“他是提出了唯才是舉的觀念,然後讓各地有名望的人出任‘中正官’,講當地的才子們氛圍三六九等,方便官府根據等級選取人才。”

“九品中正製,是曹操的兒子正式提出的,他規定了中正官按照家世、才能、德行,講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我們後來所說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說的就是一二三和七八九等,畢竟後來有名望的中正官都是自己人,難道還會給自己人差評嗎?”

“在這種人才製度之下,魏晉的立法中出現八議和限製連坐範圍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因為當時的地位可以通過血脈傳承,世家和皇族一樣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作為人上人的世家,又怎麼能忍受自己和其他人一樣被律法判刑呢?”

“那時候世家主打的就是皇帝能乾的我們都能乾,皇帝不能乾的我們也能乾,我們的血脈高於司馬家皇族的血脈,我們才是這世上最高貴的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